陈锡生(1934年8月13日-),男,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江苏泰州,中国程控交换技术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原常务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经历
教育背景
陈锡生,1934年8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泰州市,父辈长期居住于常州市。1951年毕业于省立常州中学,原本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其父亲长期在邮局工作,因此转而选择邮电行业,同年进入江苏省邮电训练班学习。1953年9月,他又进入南京电信学校市话特别(大专)班深造,并于1956年2月毕业后留校工作。随着南京电信学校的升级,陈锡生成为南京邮电学院的一员,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
工作经历
陈锡生自1956年起在南京邮电学院担任教职,致力于电话交换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超过四十年。在此期间,他不仅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还培养了二十名硕士研究生,并多次参与大型程控交换培训班的教学活动。他的教学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编写了六种教材,其中包括《现代电信交换》这一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获得了多项奖项。
在科研方面,陈锡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江西省邮电科研所合作,成功研制出CKJ128门程控用户交换机,这是国内早期自主研发的程控用户交换机之一,为此项目荣获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至1984年间,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前往比利时贝尔电话制造(BTM)公司进修,学习并掌握了最先进的全分布式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归国后,他积极投入S1240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培训工作中,并将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引入高校本科教学,为S1240系统的国产化和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陈锡生还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负责“程控交换机环境模拟器”子课题的研究,带领团队取得成功,获得原邮电部“七五”攻关项目一等奖。在90年代,他参与了中兴公司ZXJ系列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和总体设计,对该系列机型的开发与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锡生在程控交换机总体设计、软件开发以及话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在新型数字交换网络的阻塞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在交换技术领域发表了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十一本专业书籍。因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卓越表现,他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并自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他还担任多个学术和社会职务,如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网络与交换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政治生涯
陈锡生于198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并在1988至2002年间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曾在党内外担任多项领导职务,包括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以及江苏省委员会第六至第八届副主任委员。
参考资料
陈锡生:教师 / 专家 / 人大代表…专注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搜狐网.2024-08-13
关注 | 任正非:华为研发交换机产品的知识源自于南邮! .搜狐网.2024-08-13
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 --探秘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展览馆 .搜狐网.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