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蔡葆真

蔡葆真

蔡葆真(1901年—1989年),祖籍江西省,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原北京市儿童图书馆馆长。

蔡葆真很小就被送进天津圣约瑟教会女校学习,接受西方教育。1924年,蔡葆真与英千里结婚。1937年,日本人侵占了北平市,蔡葆真的丈夫英千里数次被抓进宪兵队,家里失去经济来源,蔡葆真只得靠典当嫁妆并外出教书养家,在最困难的时候,蔡葆真也从未中断对子女的教育,坚持供他们上学。1947年3月,蔡葆真开始担任北平市立图书馆分馆馆长一职,直到退休。1989年,蔡葆真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1901年,蔡葆真出生。蔡葆真很小就被送进天津圣约瑟教会女校学习,接受西方教育。之后,蔡葆真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1924年,蔡葆真与英千里结婚。1937年,日本人侵占了北平市,蔡葆真的丈夫英千里数次被抓进宪兵队,受尽酷刑长达3年。家里失去经济来源,蔡葆真只得典当嫁妆、外出教书养家,还要给狱中的丈夫送衣送饭,生活艰难。在最困难的时候,蔡葆真也从未中断对子女的教育,坚持供他们上学。抗战胜利后,蔡葆真的丈夫英千里担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长,后到南京教育部任职,蔡葆真成为官太太,但她目睹了中国国民党的腐败,拒绝应酬和交际,从不趋炎附势,不让孩子们受到污染。

1947年3月,蔡葆真担任北平市立图书馆分馆馆长一职。1948年,英千里离开北平市前往中国台湾,留下了七个孩子由蔡葆真抚养。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艰辛。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继续学业,蔡葆真不得不变卖古董,并经常举债度日。新中国成立后,蔡葆真长期担任北京市儿童图书馆馆长,直至退休。“文化大革命”期间,蔡葆真成为专政对象,被扫地出门,住进一间不足10平方米、毗邻厕所的小屋,每天干着重体力活,运水泥、清扫厕所。1989年,蔡葆真在北京病逝。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蔡葆真出身于封建大官僚家庭,父亲蔡儒楷曾任北洋政府山东省省长、教育总长兼北洋大学校长。其父亲与英敛之曾指腹为婚,定下了蔡葆真与英千里的婚事。1924年,蔡葆真与英千里结婚。

教育观念

蔡葆真信奉“身教胜于言传”和“无为而治”,重视家风对孩子的影响,从不训斥和体罚子女。

子女取名

蔡葆真共有九个孩子,他们大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她的子女中,大姐原名七香,大哥叫巴图满语意为英雄),二哥叫九龄,名字中分别占了“七”“八”“九”三个数字。到了老三英若诚时,因不便用“十”,便取名为“少陵”。老四则取名为“辰龄”。老五和弟弟是双胞胎,出生时蔡葆真与丈夫一时想不出合适的名字。台湾辅仁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垣得知后,建议取名为“若识”和“若智”,并提议后续孩子都以“若”字取名排列。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