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叶枯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是一种影响菊花生长的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的多个城市和地区。该病害主要损害菊花的叶片,导致叶片变黄并提前脱落。除了菊花,这种线虫还会危害多种其他植物。
影响范围
菊花叶枯线虫病在中国的上海市、南京、合肥市、广州市、长沙市、昆明市、浙江省等地均有发生。此外,它还会影响翠菊、金光菊、大丽花、百日菊多种菊科植物,以及珠兰、百合、蒲包花、飞燕草、夹竹桃属等花卉。
病理特征
菊花叶枯线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受损,同时也可能感染花芽和花朵。通常情况下,植株底部的叶片首先受到攻击。被线虫入侵的叶片会在入侵点迅速变成棕色,随后这些棕色斑块会随着叶脉的限制扩展成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最终,叶片卷曲、萎缩,导致大量落叶。如果花器官受到感染,则会导致花朵发育不良,即使能够开放,也会变得细小且畸形。花芽和花蕾可能会干燥或退化,有些甚至无法形成花蕾。病情严重的植株,在开花之前就会死亡。
病原学
菊花叶枯线虫病的病原菌是菊花叶线虫(Apholonchoides ritsomabsi),属于滑刃线虫属。
生活习性
菊花叶枯线虫病的病原线虫可以在患病植株、病残体以及野生宿主如苣荬菜、繁缕、飞燕草等植物上越冬。它们可以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通过叶子上的气孔侵入植物组织内部。在整个发育周期中,线虫都在被害组织内完成其生命周期。当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时,线虫可以全年繁殖。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
应加强对病苗、病株及其繁殖材料的检疫,以防止其进入无病地区。
选择健康的繁殖材料
建议选择健康无病的插条作为繁殖材料。由于叶枯线虫不会侵害茎部顶端的芽,因此可以利用顶部芽进行繁殖。
工具消毒
对于与病苗、病土接触过的园艺工具应及时消毒。种植过患病植株的土地和花盆也需要消毒处理。
控制传播途径
在露天栽培时,应注意防止浇水飞溅,及时清除病株并焚烧销毁,以减少传播的机会。
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3%克百威颗粒剂进行穴施,每公顷用量为45-75千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菊花叶枯线虫病怎么防治?菊花叶枯线虫病防治方法.阿祥讲三农.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