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性失业,又称潜在性失业,指在职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潜力,或者从事的工作效率低于其标准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经济衰退或危机期间,当雇主削减员工职责或缩短工作时间时发生。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前,由于实行高就业政策,出现了大量的冗员现象,这也是一种特殊的隐蔽性失业。
特征
隐蔽性失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劳动力名义上就业但实际上就业不足,即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存在劳动时间和技能上的闲置。
- 总体劳动效率低下,边际劳动对应边际效率接近于零。这意味着,在消除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或技能上的闲置后,可以去除多余劳动力而不影响产出,甚至可能会提高产出。
- 就业不足的劳动者虽然获得的报酬相对较少,但相对于他们的劳动量来说,可能是成比例的,甚至超过比例的。
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隐蔽性失业逐渐转变为显性失业。这一转变意味着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通过优化组合淘汰冗余人员,使得原本隐藏的“在职失业”变为公开的社会失业。尽管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但也是一条必要的道路。人们普遍担忧的是大规模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及失业者的生活保障问题。然而,中国的失业具有结构性特点,显性失业将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预计不会导致过度的失业队伍。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新产业和行业的涌现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对于暂时无法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政府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保险基金来解决生计问题。为了平稳实现这一转变,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如先转为厂内待业,然后再转为社会失业,以便失业者在心理和生活中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外,裁员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通过吸引急需的劳动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扩大生产——充分就业”的良性循环。
劳动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劳动管理制度的改革,引入失业机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实现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转换的关键。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与市场化就业和合同化劳动管理相适应。它将实现保障主体社会化,保险范围广泛化,保险支出货币化,保险制度和过程规范化、民主化。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的核心问题。尽管人们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持有疑虑,但事实上,已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冗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以及劳动者个人持有的消费基金。
参考资料
隐蔽性失业.中国大百科全書.2024-10-25
[名词解释] 隐蔽性失业.百度教育.2024-10-25
什么是隐蔽性失业,名词解释定义是?.ppkao.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