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祝南(1882-1966),字肖鹄,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墩子塘人。他历任川鄂联军前敌指挥部秘书,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安徽督军柏文蔚部秘书、上县长,枝城市县长、私立神山中学校长。张祝南生平好书法诗文,其著作《峭谷诗稿》,载诗700余首,是一部史实丰富的诗体自传。
人物经历
张祝南幼年家境贫寒,依靠母亲的耕织维持生计。14岁时在家乡开设私塾,16岁成为秀才。1906年考入武昌两湖师范,由同学牟鸿勋介绍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任《中华民国公报》副主笔,作社论《论民国》《说反清》和起草讨清檄文。张振武在北京被害后,张祝南在自己主编的《震旦报》上发文抨击,几遭捕杀。1913年,张祝南与董必武、张国恩等在武汉创办“江汉公校”,抚育辛亥革命军烈属后裔,张被推为校长。1916年,袁世凯称帝,张与蔡济民、熊晋槐等人组织讨袁。后又创办《江汉日报》参加护法。张勋复辟后,与牟鸿勋等任川鄂联军前敌指挥部秘书。后历任颍上县、湖北宜都县县长。曾创办私立神山小学、神山中学。1935年后,在家乡从事教育。
张祝南在1919年初,蔡济民被害后,与董必武赴沪孙中山讼冤,旋领命入川,任川鄂联军前敌指挥部秘书。1923年起先后任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安徽督军柏文蔚部秘书、颍上县长,1927年回乡创办神山小学,后历任枝城市县长、私立神山中学校长。1949年冬,以开明士绅出席鄂城县人民代表会议,次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旅居上海市,南宁市、烟台市。1966年7月10日去世。张祝南工书法诗文,所著《峭谷诗稿》,载诗700余首,今藏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未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