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瀛(1782-1843),清代政治人物,字莲洲,安岳县人。他是王炳麟的哥哥,曾在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成为进士,并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他的著作《王莲洲集》流传于世,被收录在孙桐生的《国朝全蜀诗钞》中。此外,《潼川府志》和《安岳县志》也有对他的记载。

人物经历

王炳瀛在嘉庆十三年(1808)成为举人,随后在嘉庆十九年(1814)通过了进士考试。他被选为庶吉士,并在完成学业后被授予编修职位。他在戊寅年(1818年)担任山西省乡试的正考官,并在爱新觉罗·旻宁九年(1829)晋升为赞善。后来,在辛卯年(1831年)担任浙江省乡试的副考官。在他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因父亲去世而返回家乡守丧,不久又因为母亲去世再次守丧。在此期间,他被邀请主持锦江书院的教学工作,教授学生数百人,讲解朱熹的小学思想,并将其印刷出版。他的教学受到了高度评价,被誉为“经师人师”。在服完丧期后,他回到京城,逐步提升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川峨边地区发生叛乱,王炳瀛建议采取安抚政策,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并成功平息了动乱。他还曾担任庚子年(1840年)科会试的同考官,并在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后,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他曾担任顺天府武乡试的正考官,并短暂地代理总督仓场一职。回到北京后,他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并在辛丑年(1841年)科武会试中担任总裁。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王炳瀛逝世,享年六十一岁。

著作与影响

王炳瀛的著作《王莲洲集》记录了他的文学成就,其中包含了许多诗歌作品。他的诗文也被收录在孙桐生的《国朝全蜀诗钞》中,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此外,《潼川府志》和《安岳县志》也对他的人生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参考资料

沉香简致.360个人图书馆.2024-09-26

王炳瀛(人物查询).清季職官表查詢系統.2024-09-26

「历史文化」蜀客研究:从传世碑刻看入川的客家人|龙显昭.百家号.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