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济涉,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国画艺术家,广东揭西五云乡人。学艺於广州市立美术学院,对日抗战期间,辗转移居香港。1958年,与李研山、赵少昂等共组「香港中国美术会」,为创会委员之一。其作品曾於多个个人展及团体展中展出,足迹遍布东亚、英、澳等地。
基本资料
主要荣誉:
作品曾参展《慰劳前方将士书画展览会》,并入选全国美术展览会。
1937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彭济涉先生以《詹林雅集》入选
1949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开幕,获聘为美术景主管人员,参与拍摄电影
1958年,李研山先生、赵少昂先生等创办香港中国美术会,彭济涉先生亦属创办人之列。
曾任《香港中国美术会》永远会员及当选多届执行委员,编印有《彭济涉画集》一册(1972年)
怡保市、砂劳越(1976年)举行个展
1977年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作品展览
1998年获临时香港区域市政局屯门区委会邀请参加《屯门国粹节.中港名家书画展览》展出
2014年11月21日-23日,获中国香港美术会主办《岭南墨韵流芳彭济涉作品展》
个人概述
彭济涉(1914-2005),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国画艺术家,字卓峰,原籍广东揭西五云乡人。学艺於广州市立美术学院,得名师李研山、李金发、赵少昂、黄君璧、黎雄才等指导。对日抗战期间,辗转移居香港,落地生根。1958年,与李研山、赵少昂等共组「香港中国美术会」,为创会委员之一。曾於「长城电影制片公司」作布景美术,先後完成电影《荡妇心》、《血染海棠红》、《说谎世界》、《方帽子》、《琼楼恨》等的布景创作。後开设「济涉画院」,开班授徒、培育後俊;亦常於上水凤溪中学客串国画导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作画数十载间,其作品曾於多个个人展及团体展中展出,足迹遍布东亚、英、澳等地。
职业生涯
彭济涉,生於1914年,字卓峰,原籍广东揭西五云乡人。彭济涉的作画生涯,始於战前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其时,「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李金发校长矢志拓展校务,得名画家李抚红的老师、岭南画派领袖人物高剑父老师的引荐,礼聘了赵少昂入主中国画系。其後,苏卧农、叶永青、黎雄才等「岭南画派」人物,亦相率去投。「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自此奠下了岭南派的基业,负起了培育才俊的杆担。云云学子之中,「彭济涉」渐渐成为诸君子眼中其中一位好学猛进的精英份子。彭济涉於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习画时,得名师李研山、李金发、赵少昂、黄君璧、黎雄才等指导;闲时又随岭南派大师高剑父学花鸟虫鱼走兽等科,深入堂奥,颇得诸位真传。故到港多年後,每逢彭济涉举办个人画展,赵少昂都为其题字,以捧场支持。
及後日军侵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无奈暂时解散,李研山、赵少昂、彭济涉等师徒辗转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秉持「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弘扬国粹的精神,师徒等人在港成立「香港中国美术会」,彭济涉成为会中执行委员之一。惟生活所趋,彭济涉於港初期,只能收拾山河川壑的墨迹。教过几年书,後到「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当布景美术师来。虽说电影场景创作与泼墨山水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惟彭济涉寓画自娱,总算回归本行。於「长城电影」的几年间,完成的电影布景创作十来套,包括《荡妇心》、《血染海棠红》、《说谎世界》、《方帽子》和《琼楼恨》等等。
及後诸年,彭济涉重执教鞭,先後受聘於九龙塘学校及粉岭公立学校,一面作育英才,一面以自己工馀时间提笔作画、开班授徒,追寻自己念念不忘的梦想。晚年,彭济涉开设「济涉画院」,专注於其水墨山河,并於画院开班授徒,担起承传国粹的责任及抱负。同时,彭济涉亦受邀成为上水凤溪中学国画班的导师。
彭济涉为人低调简朴、重家庭,视子女如命,多年来为子女的生活奔波劳碌。然而,其作画从不间断,画藏丰富;画风不为势趋,游历广阔,往往以往往以新颖的角度与构图,抒发怀中对自然与乡野的向往之情。多年间,彭济涉亦多次参与多国的国画联展,亦於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南亚、英国、澳洲等地,举办其个人画展;闻名倾慕者与搜购作品者大不乏人。於彭济涉去世後十年,其家人为圆其遗愿,重新整理彭济涉於故居的大量作品,编辑成《济涉河山 - 彭济涉作品集》,并於2014年11月假香港大会堂举办一连三日的《彭济涉作品展》,展出多幅彭济涉的精彩作品,以怀缅彭济涉一生对国画水墨的热情和贡献。
个人荣誉
1. 作品曾参展《慰劳前方将士书画展览会》,并入选全国美术展览会。
2. 1937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彭济涉先生以《詹林雅集》入选
3. 1949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开幕,获聘为美术布景主管人员,参与拍摄电影
4. 1958年,李研山先生、赵少昂先生等创办香港中国美术会,彭济涉先生亦属创办人之列。
5. 曾任《香港中国美术会》永远会员及当选多届执行委员,编印有《彭济涉画集》一册(1972年)
7. 举行个展怡保、砂劳越(1976年)举行个展
8. 1977年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作品展览
9. 1998年获临时香港区域市政局屯门区委会邀请参加《屯门国粹节.中港名家书画展览》展出
10. 2014年11月21日-23日,家人偕香港中国美术会主办《岭南墨韵流芳彭济涉作品展》
11.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1) 说谎世界 (1950) .... 置景 (2) 荡妇心 (1949) .... 美术(制作设计) (3) 血海仇 (1951) .... 置景
风格演进
彭济涉的画,概括来说,可分成三个阶段。在抗日战争前後,他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风格大都师承赵少昂及黎雄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落地生根而後,他的画力图摆脱老师的影响,开始树立自己的形象。他精研大自然,然後有了胸中丘壑,对传统的技法便可进行突破,引发了对笔墨技巧的创新。无论对万壑千岩,土木奇花,他都举重若轻地绘入画图中。此外,他开始加重著色的艺术表现,更加肯定这个世界彩色缤纷的一面,把美的东西变得更美。在此时期的优秀作品,可说比比皆是。就中如《春到人间》∶一种桃红柳绿,青山白屋,闹之情,历历照人眉宇。以及《满林秋色映清溪》∶亦一片清和,而无肃杀之象。《夏日观瀑》∶大有我爱夏日长,清风自南来之感,悠闲舒适,静坐观瀑。《雪山行》∶则骑驴踏雪,悠闲自赏,四时之景色不同,彭济涉均能一一刻划入微。此外,《农村春晓》、《近水人家》及《新界风光之松山小筑》三幅,用笔更是轻快。《雨後云山》则以米家水墨法出之,湿润之极,画中泼以青绿灵光,份外精采。彭济涉那一幅《丹荔》,嫣红翠绿,一派意象之作,栩栩如生,传神万分。彭济涉最崇敬的画家之一,是他的老师黎雄才。不难发现的是,彭济涉的画经常有著黎雄才的影子,也不时会看到宋、元诸家给郭熙、范宽等大师的风范,正是这种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的学风,为他个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促成了他那真实而优美、秀丽而又雄伟的艺术风格。
人物评价
赵少昂老师曾赠此七绝,以形容彭济涉画功造化,只消轻描两三笔,即有意境万千重∶「万水千山造化工,几株疏柳入空蒙,烟云出没多变幻,都在彭君笔墨中。」
前香港电台《垆边檐下》节目主持人周炎亦对彭济涉的画诣推崇备至。周氏曾言道∶「彭老之画,乃集各名师之大成,蔚成一派。他锲而不舍数十年,未尝或辍,创作既多,成就乃大。抑以其平易近人之情,江海容人之量,讴融於丹青灵府之间,给苏韩之文,乐天之诗,冒大气磅礴,而又老妪能解。彭济涉绘事造诣既深,犹不以自炫,不以自珍,笔触所至,无所不在。举凡嘉陵山色,锦幛涛声,庐舍光辉,烟云变幻。若水边篱落,黄昏飘梅萼之香,雨风梢,淡月映幼篁之翠。若鱼禽生态,形神现於丹青,草木奇珍,智慧生於灵府。」又道彭济涉「得折衷之神髓,集中外之精华,雪里芭蕉,超然物外。胸中丘壑,意在笔儿。檐宇萧萧,描尽民间疾苦,云山渺渺,写尽宇宙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