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蛭
巴蛭(学名:Barbronia weberi),也被称为韦氏白勃石蛭,是沙蛭科巴蛭属的一种动物。这种掠食性淡水蛭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但已经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南美洲、南欧和美国。在中国大陆,它广泛分布于各地,多生活于高山溪流或池塘以及常附于岸边石块下,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6300米。
形态特征
巴蛭的体长约为 2.5 至 3 厘米,个体从约 1.4 厘米的长度开始性成熟。主体宽约 1.9 毫米,后吸盘直径约 1.5 毫米。体表布满微小的乳突,呈均匀的红色至深红棕色,有时几乎是黑色。头上总有三对眼点。这些节段从外部不可识别,并且十七个主体节段各自包括五个外部环形。在咽部,三个钳口各有一个或两个可伸缩的管心针。在腹侧表面,生殖孔旁边有一个中央辅助交配孔,但这在幼年体中是不存在的。
繁殖
与所有蚂蝗一样,巴蛭是雌雄同体。精子通过创伤性授精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卵受精卵分泌出茧,并在经过雌性生殖孔时接收一到五个卵。 卵大约在一个月内孵化,幼年水蛭在大约四个月内成熟。成虫在衰老前大约三个月内每周产茧一次。
分布范围
巴蛭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印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湖北、湖南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等地。此外,它也已经传播到澳大利亚、南美洲、南欧和美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