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出现动脉供血剧减甚至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从而到导致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出量急剧且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于心肌梗死后的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见于约20%的心肌梗死的病人。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主要和心梗面积大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如左心室功能衰竭,右心室梗死所致的孤立型右室心源性休克,急性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及心脏游离壁破裂、心包填塞等有关。患者可出现持续性胸痛 (一般在15分钟以上)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皮肤花斑、神志障碍甚至意识不清等表现。本病主要治疗包括镇静、止痛、吸氧及补充血容量等一般治疗,纠正休克的对症治疗、改善心肌供血的对因治疗以及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果心肌梗死面积大且治疗不及时可能因全身各器官灌注不足、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泵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

就诊科室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纠正休克)

对因治疗(心肌梗死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