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海关是受海关总署直接领导的正厅局级直属海关。关区范围包括珠海市、中山市两个地级市。关区设有一类口岸11个、原地方口岸7个、中途监管站2个。
历史沿革
拱北海关的前身是拱北关。经清政府允准,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4月2日税务司法来格(匈牙利人)到拱北接管了马洲、前山等常关税厂及其所属的3个缉私卡,拱北关(洋关)正式成立,总关设在澳门。
1949年11月15日,解放军石岐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拱北海关,结束了62年洋税务司统治拱北关的历史。
1950年1月,海关总署公布拱北关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接受海关总署和华南海关处双重领导,是年,原拱北关在澳门的税务司公署陆续内迁拱北。
1951年1月2日,海关总署发文将拱北海关改为分关,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海关领导。
1953年,拱北分关与广州对外贸易局石岐分局前山工作组合并,统称拱北分关。
1955年至1956年,按上级要求拱北分关承担的外贸部门职能逐步移交给有关单位。
1956年,随着港澳同胞进出境政策的简化、拱北口岸进出境旅客大幅增加,对外贸易部决定从1956年8月15日起将拱北分关改制为拱北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海关则改为分关,连同石岐分关统归拱北海关领导。
1966年,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1969年成立由海关、卫检、动植检三部门组成的拱北海关革命委员会,1972年卫检、动植检退出拱北海关革委会。
1978年,拱北海关革委会撤销。
1980年2月9日,国务院发文决定,全国海关建制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拱北海关被定为处级机构。
1984年6月,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国务院批准拱北海关升格为厅局级机构。
1985年12月28日,拱北海关从莲花路24号迁往侨光路大楼办公。
2006年1月1日,从侨光路118号迁往水湾路18号新大楼办公。
2018年4月20日,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原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拱北海关合并,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和各领域改革,理顺职责关系、优化职能配置,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新海关的新征程。
机构设置
内设机构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法规处
综合业务处
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
关税处
卫生检疫处
进出口食品安全处
商品检验处
口岸监管处
统计分析处
企业管理和稽查处
财务处
科技处
督察内审处
人事处(党委组织部)
教育处
机关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监察室(党委纪检组)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隶属海关单位
中山海关
高栏海关
湾仔海关
九洲海关
万山海关区
闸口海关
港珠澳大桥海关
青茂海关
香洲海关
横琴海关
斗门海关
中山港海关
拱北海关风险防控分局
直属事业单位
后勤管理中心
数据分中心
技术中心
保健中心
现任领导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1月8日
所获荣誉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1月8日
参考资料
拱北海关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4-01-08
拱北海关党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4-01-08
拱北海关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2-08-01
内设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2-08-01
隶属海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2-08-01
直属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2022-08-01
点赞!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上榜广东“两红两优”表彰名单.南方网.2024-01-08
关于命名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中国青年团.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