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冢国五郎
饭冢国五郎(1887年~1938年),男,日本群马县人,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方将领,死后被日本追任为陆军少将。
饭冢国五郎于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步兵科。1937年8月晋升为步兵大佐,10月任步兵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队长。1938年8月率部侵入中国华中地区参加武汉会战,在鄱阳湖西岸与中国军队激战。同年9月,饭冢国五郎在庐山东牯岭与中国守军展开争夺战,在率部发动第16次进攻中被击毙。其后饭冢国五郎的遗体在庐山秀峰寺火化,骨灰与遗物被送回日本。日军最初在秀峰寺前立有临时木质墓碑,后改用岩石刻字,竖立永久性墓碑于秀峰龙潭旁。
2013年1月3日,有游客在庐山秀峰景区龙潭边发现饭冢国五郎墓碑,字迹被红油漆重新描过,引发争议。景区负责人表示该墓碑为侵华日军当年所立,因原碑风化严重,2011年曾被前任经营者打磨、翻新并描红,2012年现任经营者认为不妥后已用土掩埋,但因雨水冲刷暴露所致,景区承诺重新掩埋处理。
个人生平
早年经历
饭冢国五郎出生于1887年,日本群马县人。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一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1937年12月26日,饭冢国五郎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1937年8月2日晋升步兵大佐,10月14日任步兵第101师团第101联队队长。
服役经历
1938年8月上旬,饭冢国五郎所在的第101师团奉命自日本开赴中国华中地区,参加武汉作战。该师团进至华中后,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依据派遣军命令,指派饭冢率领第101联队分两路自鄱阳湖西岸的星子登陆,配合第106师团侧击德安、隘口,意图切断南浔路正面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的后方补给线。守卫星子地区的中国第25军第53师,在师长卢兴荣将军率领下奋勇迎战,战斗持续至23日,歼灭第101联队一部后,奉命撤至庐山东侧东牯岭地区。饭冢误以为中国军队败退,遂命令部队展开追击。在德安、隘口、黄塘铺一线,第101联队遭遇中国第66军军长叶肇所指挥的第160师伏击,损失惨重。武良布枝向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告急请求增援。伊东随后派出一部兵力驰援,第101联队遗尸百余具,越过隘口、黄塘铺,再度进入星子地区。
1938年9月1日,为配合攻占牛屎墩地区的东牯岭,伊东命令饭冢率部攻占玉筋山,并直趋章恕桥,向庐山南麓推进。驻守东牯岭的中国第160师在师长华振中指挥下,依托重叠山地构筑防御工事,以逸待劳。饭冢市率部急行军至牛毛尖、钵盂山地区,遭到第160师梁佐勋团的猛烈打击,一部被歼。饭冢随即组织反击,再次被梁佐勋团击退。双方自凌晨激战至傍晚,饭冢共组织5次进攻,均遭挫败。战斗中,梁佐勋身先士卒,壮烈殉国。
被击毙过程
1938年9月2日,饭冢率部突破梁佐勋团防线,进至东牯岭,再遭第160师另一部的顽强阻击。饭冢亲自指挥部队冲锋,双方形成胶着。至9月3日凌晨,饭冢再次组织强攻,梁佐勋团长严令部队坚守阵地,沉着应战,累计击退日军15次进攻。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使第101联队兵力锐减,仅余三五百人,陷入困境。武良布枝万分焦急,连连向师团长发电报告急。在整个师团都陷入困境之际,伊东师团长仍抽调部分兵力救援。但援军尚未到达,饭冢已不堪等待,于率领残部三百余人冒死强攻时,被中国军队击毙。饭冢国五郎死后,遗体在秀峰寺火化,骨灰和遗物被送回日本。日军先在秀峰寺前临时用木头做了个长方形墓碑,后来在一块较大的岩石上刻字,制作了永久墓碑,立在秀峰的龙潭旁。饭冢市死后被日本追任为陆军少将。
相关事件
2013年1月3日,游客在庐山秀峰景区龙潭边发现饭冢国五郎墓碑,碑文字迹被红油漆重新描过,十分醒目。有游客质疑此墓碑为新建。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该墓碑为侵华日军当年所立的老墓碑,原已风化、字迹模糊。2011年,前任经营者对墓碑进行打磨、翻新并描红展示。2012年3月,现任经营者接手后认为不妥,用土掩埋墓碑。近期因雨水冲刷,墓碑暴露,引发游客误以为新立。负责人表示,景区将立即重新掩埋此墓碑。
参考资料
击毙饭冢国五郎.击毙饭冢国五郎.2025-04-23
庐山秀峰景区内发现侵华日军墓碑.中国新闻网.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