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中大以学科为基础进行学院调整,整合校内学科资源,推动中大发展的改革举措。
办学历史
2015年11月20日,中山大学整合微电子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联合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移动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对外保留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联合工程学院和微电子学院的称号。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师73人,专职科研人员9人,实验工程技术人员22人(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辅导员4人,管理人员26人(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学院的教师先后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教师队伍73人 教授27人,副教授26人,讲师2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人 国家“青年”人才 2人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 广东省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 2人
学院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3个一级学科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无线电物理), 2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无线电物理,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4个工程硕士学位点(集成电路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建立了系列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能力成长平台体系。学生们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国际国内学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蔚然成风,学风建设成绩显著。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阿尔特拉亚洲设计创新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大赛等。
学院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在校内外都有实习、实践基地和企业俱乐部。如集成电路设计与技术创新开放实习基地、平板显示与系统集成实践基地;与华为公司、深圳市TCL华星技术有限公司、腾讯控股、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通信设备共建本科教学实习基地;与苹果公司、谷歌、百度集团、腾讯、华为等名企在学院建立了高校企业俱乐部。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经费充足,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目前建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级科研机构,4个地方产业研究院。
学院教师作为首席专家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课题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作为牵头单位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多项科技奖励。
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通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04-19
学院简介.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04-19
放飞梦想,引领未来 |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欢迎你!.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