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珍,女,1964年9月7日出生,是一位历史学博士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副教授。她的专业方向是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并曾在英国进行访问研究。1997年至2004年,她在武汉大学历史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4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

1982-1986,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1986年获学士

1986-1989,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

1997-2004,武汉大学历史系(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2004年6月获博士学位。

2000-2001,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

2011-2012,赴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访学。

2012.7-2012.8,赴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访学。

教学方面

从1989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从事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工作。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历史和英国历史方面的教学工作。给本科生主讲的主要课程有:《世界现当代史》〔面向历史系本科生,人文(试验)班学生的必修课程〕;《英国史专题》(世界史试验班必修课,使用英文教材)等。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为《战后主要西方国家对华外交》。

曾参与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历史学专业世界史教学内容研究”。本人承担20世纪部分。项目成果为:(1)“世界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世界史教学改革浅议”(《世界史》(人大复印资料)(专稿)2001.6);(2)“20世纪世界历史的若干重大问题”(《江汉论坛》2000.11)。

研究方面

研究专长:

国际关系(主攻美英对华关系及中美、中英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冷战史

先前主要研究二战期间的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的政策问题。早期代表性成果为:

1.“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初探”,《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2)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2)部分摘录)

近五年来研究兴趣转向美英对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研究。

近期主要论著:

独著:《分歧与协调——美英关系中的承认新中国问题(1949-1951)》,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07年版。

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六编《中国外交》,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参编:《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之第六卷《战时美国对华政策》陶文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近期代表性论文:

《英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世界历史》,2010年第4期。

《美英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史学集刊》2007年第8期。

《论美英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各行其是的深层原因》,《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论美英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史学月刊》2006年第8期。

《1950年美英向五届联大提交的台湾问题提案》,《世界历史》2005年第4期。

《美英在新中国参与对日和问题上的争议》,《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