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江科附中)是经南昌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民办完全中学(附设小学部)。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246人,72个教学班,学生2800余人。

历史沿革

2015年3月,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正式成立,并于同年秋季开学。

2016年3月,与剑桥大学合作建设剑桥英语学校;  11月,经过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的评定,江科附中国际部正式被批准成为江科附中剑桥国际部。

2017年,开设了国际部。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72个教学班,学生28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94人,一级教师74人,外籍教师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43人,平均年龄37岁。

全国首届陈香梅“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谢弘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万向群、熊东云

江西省特级教师:谭明明、朱学军

江西省骨干教师:谭明明、朱学军、曾志松、曾珊

江西省模范教师:龙定岩

江西省学科带头人:胡云翔、朱学军、曾珊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建有现代化风雨球场、高标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国学馆、地理园、楼栋连廊、陶艺室、厨艺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智能化门禁系统、全天候监控系统、直饮水系统,以及师生公寓和食堂等。学校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两个教室,主教室供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辅教室承担活动室、探究室、生活室的功能。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20年8月,第37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江科附中一名学生夺得银牌,并获得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破格入围申请资格,两名学生在此次竞赛中成绩达银牌分数线。

2019年8月,在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江科附中一名学生斩获大赛金牌,位列全国第49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免试保送清华大学;一名学生夺得银牌,位列全国第83名。10月,在第三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江科附中两名学生斩获金牌,一人位列全国第15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免试保送北京大学图灵班;另一人位列全国第76名,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等奖优惠。

2018年8月,在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江科附中高二年级一名学生以全国第二十六名、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夺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同时免试保送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夺得银牌,获清华大学降一本线录取优惠。11月,在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江科附中高三年级一名学生斩获金牌,并获北京大学降一本分数线录取优惠高二年级一名学生斩获铜牌,并获北京大学2019年物理竞赛复赛入选省队。

2017年8月20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江科附中高二年级一名学生斩获大赛金牌,位列全国第11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同时获免试保送清华大学。一名学生斩获大赛银牌,并获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优惠政策。  11月,在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江科附中一名学生斩获铜牌,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降一本分数线录取资格。

教师成绩

2019年11月,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李俊老师获高中组一等奖,他所教授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一课,经过专家评审入选2019年“全国30节高中物理创新示范课”;廖娜老师获初中组二等奖,她所教授的《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一课,经过专家评审入选2019年“全国60节初中物理创新示范课”。

2018年4月,在第十五届江西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黄志强、汪波两位老师分别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和初中组一等奖;11月,在第六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江科附中高中语文教师熊东云作为江西省代表(高中组)参赛,获得比赛一等奖;同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江科附中高中物理教师黄志强作为江西省代表(高中组)参赛,获得比赛二等奖

2017年11月,在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江科附中高中英语教师周晓玉作为全国民办学校代表参赛并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和最佳综合素质奖。同月,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展示活动中,江科附中教师杨有成作为江西省高中教师代表参赛并获大赛高中组全国一等奖。

学校荣誉

2017年,学校团委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16、2017、2018年度,在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连续三年被南昌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等级学校”。

学校简介

学校位于南昌市北京东路与京东大道交接处,占地6.7万平方米,东临艾溪湖,西接地铁1号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以“创一流名校、育社会英才”为办学目标,由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南昌市第三届名师、江西师大附中原党委书记胡云翔任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南昌市首届十大名师、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谢弘任教学副校长。采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汇聚最顶尖的教学团队,打造最前沿的智慧校园,培养最优秀的学生,创建江西省最高质量的中小学。

学校博采中西方教育的精粹,由专家治校、名师治学,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小班化教学、家长全程参与、大数据提高学习效果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业有成,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全面发展,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体验成长、获得自信,并在升学考试和综合素质发展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家长收获教育的硕果,让教师享受教育的成功。

学校创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胸怀服务于人民、回馈于社会的信念,投身基础教育这项美好而崇高的事业,投资5亿多元致力于在江西这块沃土上创建一所“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花园式中小学,将为江西的学生和家长带来焕然一新的中小学教育。

学校将于2015年秋季开学,面向全省择优招收高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以及小学一、二、三年级的首批学生。高中与初中为寄宿制,小学为走读制。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每个学生积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通达事理

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

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学校校歌

《拥抱太阳》

作曲:黄小名

作词:徐希茅

学校理念

教风:修身正业、教学相长

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恪尽职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和学相互促进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风:乐学善思、勤勉致远

爱好学习、乐于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思考

怀揣远大理想,勤奋好学、努力不懈

校风:团结向上、自信自强

江科附中是一个大家庭,每位学生和老师都是其中一份子,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所有人团结、互助、友爱,每一份子都在和谐与互助的环境中奋发向上

办学目标

学校以“创一流名校、育社会英才”为办学目标,由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南昌市名师、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党委书记胡云翔任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南昌市名师、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谢弘任教学副校长;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银行咨询专家喻恺任名誉校长。采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汇聚最顶尖的教学团队、打造最前沿的智慧校园,创建博采中西方教育精粹的顶级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精英。

校徽

江科附中校徽的核心构成元素为橄榄树。橄榄树被视为智慧、和平和胜利的象征,是能为人民提供营养和光明的圣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业,是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事业,以树作为核心构成元素代表了江科附中育人的宗旨,象征着江科附中用爱心、信心、耐心栽培每一位学生,使之卓越成长、欣欣向荣。橄榄树树干由神圣而庄严的华表演变而来,这一元素的运用传递出中华文化的本质和神韵,彰显着该校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价值观念,而其巍然屹立的状貌,则是对该校学子浩然正气的诚挚演绎。由树干往上衍生出三根树枝,“三生万物”,此处意指该校源远流长创造力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同时寓意该校永远以赋予学生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和新力量为己任。橄榄树单片树叶的外形如奉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求学之路的烛火,象征着该校教职员工对学生的关爱。

校徽沿用了国际校徽常用的盾形结构,象征着庄重、荣耀、高贵与典雅等多重寓意。logo主体除像盾形外,亦含有奖杯的外形特征,揭示了该校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取得各领域最高荣誉的教育思想。

校徽外围饰框采用了常春藤元素,常春藤在希腊文明中有欢乐与活力的象征意义。常春藤联盟是美国优秀大学的代表,因此常春藤也象征了江科附中致力于提供最优秀教育的理想。常春藤饰框每侧由九片叶片构成,有长久、长远之意,是对该校建设“百年名校”品牌的希冀。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大道与北京东路交叉口处,毗邻4A级景区艾溪湖湿地公园,南昌市地铁1号地铁口,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行政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科技馆、足球场、风雨球场、地理园、学生餐厅等。学校设有高中6个教学班,初中8个教学班,小学一年级4个教学班、二年级1个教学班、三年级1个教学班。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jkfz.cn.2023-12-16

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办学情况.jkfz.cn.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