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实验小学原名人民中路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她2006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关实验小学”。现拥有光复校区以及芳和校区,拥有近1000个学位。

光复校区

学校历史

西关实验小学是一所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办的历史悠久的古老学校,在历史的演变中,学制和校名几经变动。人民中路小学的前身是万善小学,开办于1939年,校址在光复北路高第坊。解放后,1953年改为“西区第三小学”,1956年改为“光复北路小学”,1957年迁往丰宁路原万善中学校址,改名为“丰宁路小学”,1968年以后改为“人民中路小学”。本世纪初荔湾区委、区政府对学校进行综合改造,将金花小学和明兴里两所小学并入,易址光复中路兴建新校区。新校舍占地近六千多平方米,于2004年9月投入使用。

办学理念

西关实验小学有着良好的办学传统,是广州市市内一所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校。前省委书记谢非同志为我校欣然书题校名。50年代学校以良好的校风,优异的办学成绩,被市教育局指定为苏联教育家来华考察团的接待单位。当时专家听了思想教育课和算术课,给予较高评价。60年代,学校文艺活动十分活跃,中南地区上演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学校的中、高年级学生参加演出。70年代,学校承担“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实验,创造性地开设了说话课。继而开展电化教学试验,自行设计创作了多种类型幻灯机,创设了全市首个简易语言实验室,为语文、英语教学创设了完善的教学环境。开全国小学先河,获中央电教部的肯定和推广,载入当年《教育年鉴》。80年代后,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挑了体改重担,进行了“校长负责制”、“定员定编”、“评定职称”等试点工作,曾代表广州市小学与日本福岗市教育代表团进行了友好交流。广州市小学统一使用的《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是我校作为市教育局课题组成员学校的实验成果之一。学校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和以教学为中心的整体改革,成绩显著,特别是开展劳动教育很有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化、系列化。英语教师黄懿庄创设了“情景教学法”、“英语单词教学”、“愉快教育”等一系列经验在省、市推广,受到专家肯定,并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全国文教战线优秀教师。英语教育在市内率先创建了“低年段学生英语唱游课”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口语化、情景化、交际化、儿童化”的教学特色。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荔湾区一所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正、教学质量高的老校。其前身为人民中路小学,于2006年12月正式改名,同时,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第二届年会也在西关实验小学开幕。西关实验小学将在深化发展英语教育特色上下工功夫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在1~3年级实验班的思想品德课和科学课用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西关特色,将海洋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打造西关文化特色书香校园。

设施

校园教学设备先进,设有语音室、电脑室、美术室、自然室、图书室、绿色之家、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功能室。

学位地段

人民中社区、洪寿社区、长寿社区、六甫社区、龙津东社区。

特色地方

英语街:富有西关地道资料和英语双结合的文化长廊,两侧都是花草树木,让人眼前一亮。地点:进正门后往右转。

棋趣廊:低年级学围棋的地方。地点:正门直走。

快乐小天地:五颜六色的桌子旁的一棵桂花树,加上植物的衬托,露天的设计令,整个教室焕然一新。地点:从A梯上五楼转左右

校训

文明勤学活泼创新

芳和校区

简介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芳和校区用地面积14000平方米,有学位近1000个。。已开设7个班,包括一年级班3个、二到五年级班各1个。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比光复校区增设了室内体育馆、学术报告厅和200米的环形跑道。

西关实验小学是名副其实的西关名校,其中英语与棋类的教学一直成绩斐然,但之前一直没有办分校。

西关实验小学校长钟群莲保证:“现在西关实验小学变成一校两址,新老校区的师资均衡流动。新校区仍将保持‘西实’的特色,英语教育和棋类教学不会逊色。”

2011年开始,在芳和花园是保障房小区入读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困学生将免费发放校服和提供每月50元的伙食补贴。教育局为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

交通情况

公交车:1路、70路、74路、838路、、207路、812路、990路等多条公交线路途经。

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坑口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