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承铄
古承铄(1920.10.17—1949),四川省南川区人,近代音乐家,共产党员,诗人。他的才华在音乐和诗歌创作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古承铄以其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的作品被收录在《革命烈士诗抄》和《囚歌》等集子中,被誉为人民的歌手。
生平
古承铄(1920.10.17—1949),四川省南川县人,从小家庭贫寒,靠父挑货挣钱维生,父死后母亲拖着两个孩子和一个老母亲,日食难度,节衣缩食送他上学,年满10岁的古承铄就提着竹篮卖瓜子为生。后托人送进“贫儿院”,半天读书,半天劳动,读完高小一期就停学,在一家小店当学徒,搞写号、点灯、倒马桶等工作,还受老板打骂。后跑到重庆海棠溪学木工,不久就又回到家中,经人介绍在一所女子小学当杂役,除打钟、扫地就自学读书。
1937年,南川女校改为民众教育师资训练班,他因字写得好被任命为文书,半工半读。
1938年,他被南川驻军的一个营长发现,因其书法出色,被聘为文书上士。
1940年至1941年,他在小学和中学担任刻蜡板的工作,并教授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
1942年,他考入重庆师范学校音乐科,但由于疾病休学一年。
1946年春,他毕业后被聘为教师,但因教学生唱进步歌曲而遭到中国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同年11月,他开始在江津江口铁道人员训练班工作,并进行诗歌和音乐创作。
194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重庆川盐银行总务处担任文书员。同年7月,他开始为重庆地下党市委的机关报《挺进报》刻写蜡板,对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8年,《挺进报》被破坏后,他被通知转移,但在白市驿被逮捕。在狱中,他立场坚定,表现出革命者的高贵品德,并与战友相互勉励。
1949年11月27日,他在渣滓洞集中营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集体杀害。
人物评价
涪陵地方区民政局评价古承铄烈士发表的诗词对后人的教育意义重大,他的精神永垂不朽。集子的编者也称赞他是一位初露才华的青年,善于用通俗的比喻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