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孩》是人文主义批判小说,体现了对机械理性乌托邦的质疑和反省。

基本介绍

《笨小孩》也可以说是老化社会的奇想,虽然谈不上是篇反乌托邦小说,但却充满了对机械理性乌托邦的质疑与反省,这也正是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人文主义批判的地方。

内容简介

《笨小孩》是一篇具有人文主义批判的小说,特别是对彻底机械理性的批判,作者的终极诉求显然是要回到真正的人的世界——个不完美的世界。在机械理性世界的规范之下,“孕育箱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受到良好监控,一有问题,立即处理”。其实在孕育所谓笨小孩咪咪的时候就知道她问题重重,“需要花比一般小孩加倍的时间和精力照顾”;严格说,咪咪也是机械理性的产物,是“为了一个叫‘人定胜天’的实验”而留下来的,原以为靠着后天的人为力量可以将咪咪这个“做坏的东西”修补过来。不过实验最终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咪咪活了几十岁,她的“笨”并没有被修补过来。

反讽的是,正因为她“笨”,她是“做坏的东西”,是逾越机械理性的结果,我们反而在她身上看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她“不懂血缘关系”,“没有你我的概念”,因此她无私博爱,“用心用感情照顾一大群爷爷”,最後成为一位极受欢迎的“老人陪伴者”。作者的微言大义非常清楚:人的价值不在上智下愚之分,而在“用心用感情”上面,这也正是支配整篇小说的动作的机械理性所缺少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事事讲求精细计算,并按程式完善规划的世界里,机器人对老人的照顾只是“为照顾而照顾”。

作者简介

作者获奖感言

人类妈妈这个角色,打从我当了笨小孩的妈妈后,就是我心中一直的梦想,当作家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内心深层的渴望,透过文字再编成小说,达到解放自我与满足,谢谢我家的笨小孩,许多灵感来自于和她的相处,谢谢我的先生和另外一个聪明小孩,因为他们,我才能把手上的坏牌打出不坏的结局,在这过程里我发现,笨小孩就是简单罢了,凡事化繁为简,现在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