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檀镇

金檀镇

金檀镇,位于达州市达川区西部。金檀镇置乡时,将金窝、西檀两乡合并而得名。

历史沿革

春秋,属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州(今达川区)。

清,属绥定府垂虹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金檀镇,属达川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2年3月,分置金窝、西檀2乡。

1956年4月,金窝、西檀2乡合并为金檀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2015年5月4日,同意撤销金檀乡,设立金檀镇。

2019年12月20日,撤销金檀镇,将原金檀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管村镇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金檀镇距达川区城区34千米,东与通川区复兴镇接壤,南与幺塘乡相邻,北与赵固镇大堰镇接壤。总面积3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檀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最高点海拔1021米。

气候

金檀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金檀镇境内最大河流为磨滩河,由东向西经白马市入境流经陈家河、高蹬口、费家沟,全长3千米。

自然灾害

金檀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涝灾、霜冻等。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金檀镇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炭、石灰矿,有金窝煤田之称;石灰矿南起秧田沟,北至铁煤沟,长5千米,宽6米。

截至2011年末,金檀镇耕地面积9013亩,森林面积6000多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金檀镇辖金檀1个居民委员会,明珠、罗坪、金窝、南泥、二梯、龙凤、户坪、杨岩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个居民小组、9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金檀镇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檀街6号。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金檀镇辖区总人口1662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62人,城镇化率9.4‰另有流动人口115人。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63人。

截至2017年末,金檀镇常住总人口10322人。

截至2019年末,金檀镇户籍总人口1608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金檀镇农业总产值10262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工业总产值10274万元。财政总收入48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92元。

2019年,金檀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第一产业

金檀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金檀镇生产粮食5747吨,其中水稻3191吨,小麦745吨,玉米1332吨。主要经济作物油菜。2011年,金檀镇油菜产量536吨。

金檀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金檀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家禽饲养量22万羽,上市家禽17万羽。

2011年,金檀镇柑橘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458吨。

第二产业

金檀镇工业以生产水泥、原煤、矿石为主。2011年,金檀镇工业企业24家,职工920人,工业总产值10274万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3.9%。

第三产业

2019年,金檀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金檀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210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4所,在校生746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金檀镇教育经费达554.1万元。

文体事业

1971年5月,原金檀乡开通有线广播站;1999年7月,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金檀镇有线电视用户950户。

2011年末,金檀镇有文化站1个,占地300平方米;农家书屋8个,藏书1.5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金檀镇有乡卫生院1个,村合作医疗站8个;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10人。

2011年,金檀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624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金檀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户,人数72人,支出11万元,月人均127元;城市医疗救助2人次。

2011年末,金檀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96户,人数816人,支出47万元,月人均48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3人,支出16.7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64人次,共支出4.3万元。

2011年末,金檀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6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金檀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998户,移动电话用户3528户,宽带接入用户135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金檀镇通乡公路长5千米;通村公路长30千米;通村公路长62.5千米。客运汽车2辆。

地方特产

综述

金檀镇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苎麻和达州乌梅。

达州脆李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州苎麻

达州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州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州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州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达州乌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等地,四川达川区达州市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神中学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州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褐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州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