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李裕(1426-1513年),字资德,号古澹,江西南昌府丰城人,唐朝崇贤馆直学士李善后代,明朝中期大臣。
景泰五年举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天顺年间,巡按陕西省,上安边镇八事。历任山东省按察使,调陕西布政使。后入朝担任顺天府尹,授右都御史,为工部尚书。成化二十二年,累官至吏部尚书。正德八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光禄大夫。
墓志记载
李裕,明丰城市进士。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古澹李公裕墓志铭(张澯)
公姓李姓讳裕,字资德,别号古澹,系出唐崇贤馆直学士善之后世。江西丰城人,祖讳仲止,考讳端明,以公贵二代,皆赠都察院右都御史,祖妣熊氏,妣周氏,皆赠夫人。
公自髦,头角迥殊。稍长,入学宫,才气逼人,尝读书东楼,夜半有红光烛空,隣家误惊失火,顷之,光乃没。景泰癸酉,夙兴诣孔子庙,值微雨,天未曙,忽二人擎笼灯自前来迎公,恍然莫测,比至学无所见闻者异之。是岁秋,领乡荐甲戌登进士,选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天顺戊寅,英庙在御奉命陕西省时宿弊积,公建言选将练兵、汰守令、安流民等八事,皆报可。定远伯石彪冒功首,虏廷命实彪叔忠国公石亨以晋通关节,公焚其书曰,媚权臣欺天子,吾不敢也。卒,覈实亨果大怒,值其败得免于祸。庚辰,自陕回都,御史寇公深方得宠眷,侍御史甚严公英英不少屈□有指授虽出上意,亦坚执不从,然上知公守法亦不加罪。癸未。擢升山东省按察使,先是属郡死罪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决公至悉?磨勘亲之,平反得释者无虑过半。青州大岘山有寨七十二民避徭役及杀人?盗潜伏其间,公往督守吏补系渠魁寘之法,其逃者悉遣还,其负,自是祸始息。成化庚寅,朱见深皇帝知公政绩久次乃擢陕西省布政使□车甫,余月进顺天府尹,即古京兆秩。而往往迫于权贵事多掣肘惟公屹立不摇动。至于省物料,宽铺户,樽约惜薪,司夫役,禁奸人,不得投献田土,皆有实惠于民。府入给引钞贯,岁计若干故事,尹所应得公恶损廉悉解之,以充官用。癸巳,总督漕运缺员,以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当其法久,弊生皆起于军官掊克交兑违期,闸河阻浅之故。公剔其弊而更之岁运不稽,漕卒亦乐于趋事。张秋河至南旺湖以及淮安西湖堤旧用木椿捍水,糜费劳民特甚。公檄郎中杨恭、主事郭升准所费易石西河之民至今赖之。在淮扬六载,每岁秋赴阙会议所建明皆兴利除害事。戊戌冬,丁外艰壬寅起复至京留署院事。癸卯,进右都御史,时风纪稍缓,公慨然希踪,前辈欲如顾公佐李公宾所?者,台省?之肃然。甲辰,以谗间调南台。丙午,考绩至京陛见既退朝,上语近侍曰,李都御史好官员也,遂留工部尚书,居无何拜冢宰先是曹事,多脱误至是以公任之,实出于宸断也。公感上知遇,精白□报每大选先二日于后堂□一木榻,上书“皇天鉴之”四字。公与二侍郎傍坐,文选司官前立,以缺员与选人一一第资格可否,注于手谨缄之至,期引奏填榜,更无错,而庶官亦称得人。丁未,适天下朝觐,公与一二宪臣焚香誓天不敢以私意参其间,一时奸贪鲜有漏网者,旧制以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条?黜幽,公谓迟钝似软偏执似酷创立才力不及一条以处之实爱惜人才之意,其法迄今不变,一日太监覃昌语鸿胪寺官转谓公曰,先时选官本入 上必丁宁司礼监看详,然后赐允近日 上谕昌等曰,李尚书梗直人,必不敢干之自奏,入即奥批出行之其见信如此,一日周宗伯谢司空与公同候朝周曰,昔尹公在吏部深恶江西人,不使居华要。今山东省进士选科道京职者何多公正色曰掌铨法,惟至公庶无罪悔,苟有私衅,不但负朝廷,其如天下公议何。二公皆叹服。是岁,宪庙上宾,朱祐樘皇帝嗣统。公连疏乞归家居,独处书院,终日燕生以经史翰墨自娱。公门坊市不着履迹,先是廷试进士两?读卷官。晚岁,两遇恩典,进阶一品,性素俭朴,每食不过肉一味,子孙见者必以买田放债?成所着。
三朝奏议七卷、杂录十卷、东藩倡和诗一卷、归田训一册、山东雪录一册,载于家南台。史抄政事、略余力集、正家条约辩诬录,刊行于世。年八十八卒。
明史记载
李裕,字资德,丰城市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省,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石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
以才擢山东省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主要作品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李裕自幼聪明过人,入学宫后,才华横溢。他曾在东楼读书,有一次在半夜时分,有红光照亮了夜空,邻居们误以为发生了火灾,惊慌失措,但不久后,那红光就消失了。在景泰四年(1453年),李裕一大清早去拜访孔子庙,当时正下着细雨,天还没亮,他忽然看到两个人提着灯笼前来迎接他,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但当他走到学宫时,那两个人却不见了,这件事让听说的人都感到非常奇异。
参考资料
明史 列传四十八.国学原典.2015-09-01
《国朝献征录》.ChineseTextProject.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