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波动
种群波动(Population Fluctuations),指的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种群数量会围绕某个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这种波动可能由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流行病等,也可能由种群自身的特性和行为模式导致。
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
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种群波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干旱、酷热、寒冷等极端天气条件可能会导致种群数量显著减少,而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则可能导致种群数量增加。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种群数量,还会间接影响种群的行为和繁殖策略。
自身特性
种群自身的特性也是造成种群波动的原因之一。当种群的增长率随着密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种群动态可能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稳定状态、有规律的波动和无规律的波动。此外,密度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通常伴随着一定的滞后效应。通过对逻辑斯蒂方程加入时滞修正项的研究表明,当延迟时间为0至1/2个世代长度时,种群会发生稳定的周期性波动。
特殊案例
一些特定物种的种群波动显示出独特的周期性。例如,加拿大的北极兔和猞猁,以及麝鼠(Ondatra zibethica)的种群数量以大约1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而旅鼠和其他一些啮齿类动物,则经历了每四年一次的种群数量波动。
分类
种群数量的变动可以分为季节性波动和年波动两种主要类型。
季节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是由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生物的适应性变化所引起的种群数量波动。许多昆虫、一年生植物、淡水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都表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在热带地区,尽管季节变化不明显,但许多种群数量仍表现出与降雨相关的周期性变化。在环境稳定的热带雨林中,随着植物的周期性开花结实,许多昆虫和鸟类的种群数量也会随之周期性变化。然而,由于每年气候条件的差异,某些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年波动
年波动指种群数量在不同年份之间的上下变动。年波动又可分为不规则波动和规则波动(或称周期性波动)。不规则波动主要受到非生物因子,尤其是气候因子的年度变化所控制。而规则波动则更多地受到种群内部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控制。
参考资料
橙腹田鼠中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和种群波动(英文).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1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易可在亩.2024-11-21
种群波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