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控制点

控制点

控制点(英文:Locus of control),也称内外控倾向、控制观、控制轨迹、控制重心、制握信念,是心理学及人格心理学的一个维度概念。此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朱利安·罗特发展而来,且已经成为人格研究的一个领域。指人们的行为是取决于自己的控制(内部控制点),或是其他控制之外的外部力量(外部控制点)。属于内部控制点的人相信他们可以控制他们的生活;而外部的人,则意味着他们相信生活中的决定和生活受到他们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或者机会、命运影响。

简介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机会、运气、命运、权威人士等外部力量控制,自己则无能为力,缺乏自我信念;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有强烈的自我信念,并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在全体人群中,极端的外控者和内控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介于两者之间。

历史

控制点的架构在朱利安·罗特于1954年出版的专书《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中提出;此后又于1966年发表了一篇心理学专论,总结了他与他的学生十多年的研究(大部分是未曾发表的)。1976年赫伯特·莱夫库在其著作《控制点:理论与研究的当前趋势》中试着将控制点追朔到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但其背景却仍然基于罗特和他的学生。不过早在1950年代James和Phares就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始为罗特未发表的博士论文做准备。此外罗特在1975、1990年针对了他人在使用控制点上的误解和问题做了讨论。

应用

健康心理学

控制点的最著名的应用领域可能是健康心理学,这主要归功于Barbara Wallston、Kenneth Wallston、Gordon Kaplan与Shirley Maides于1993年发表了“健康控制点(Health Locus of Control, HLC)”量表,对健康领域相关的控制点进行了评估。

组织心理学

控制点的概念也被应用在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中,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拥有内部控制点被认为比外部控制点更容易促成转换工作的实际行动,而不只是谈论想要换工作这件事情。

宗教心理学

1974年,Richard Kahoe发表了一篇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内在的宗教倾向(in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与内部控制点有正向相关性,而外在的宗教倾向(ex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则是负向相关。

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教育的研究中,内部控制点被认为有助于环境保护行为。一些研究也认为内部控制点可能是五大性格特质中情绪稳定性能够产生环境保护行为的因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