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逸史
《安龙逸史》是一本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书籍,共两卷。屈大均,原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出生于番禺。本书专门记录明朝永明王的历史事件。永历六年,安隆所更名为安龙,因此以此命名。由于屈大均居住地靠近安龙,他对此地的情况较为熟悉。尽管明代后期的史料种类众多且相互抄袭,但《安龙逸史》仍被认为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内容简介
《安龙逸史》的时间线始于崇祯十六年桂藩迁往粤西,结束于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当时缅族首领杀害了永历皇帝身边的文武大臣。书中以永历皇帝为中心,详细记述了南明王朝的衰亡过程。书中提到了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包括李成栋的叛变及其战死沙场,陈邦传伪造圣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张应科与宫廷女子夏良璞的私情案件,以及著名的十八人案等。此外,还有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孙可望投降清朝并成为清军先锋,以及永历皇帝多次迁移避难最终流亡缅甸的故事。
作品影响
屈大均作为一位坚决反对清朝统治的岭南派诗人,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他对明朝的忠诚。这种立场使得他在清代受到了朝廷的猜忌,尤其是雍正和乾隆时期,他的诗文被严令禁止。《安龙逸史》也不例外,遭到了禁毁的命运。然而,在这本书出版之后,读者们更多关注的是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亡国之悲、反清复明的精神,以及对于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永历帝在安龙——读屈大均《安龙逸史》.中国知网.2024-09-11
「屈大均」诗文.汉程国学.2024-09-11
> 狩缅纪事(外两种).豆瓣读书.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