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尸节(famadihana),也称为“翻尸换衣仪式”,是马达加斯加高地麦利那人一项传统而普遍的祭祀仪式。这一仪式包括将祖先的遗体从临时坟墓转移至祖坟,或者从旧祖坟迁移至新祖坟,并对其进行晾晒和重新包裹后重新安葬。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和尊重,还体现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翻尸节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金筹集、选定日期、邀请乐队、准备物品及通知亲友。仪式前一天进行“呼唤祖先”,前夜为开幕式,仪式当天则屠宰牛、迎宾收礼、尸体晾晒换布,并以“使祖先跳舞”作为高潮,最终完成对祖先的敬重与纪念。截止2017年11月,翻尸节已趋于消亡。
名称及含义
在马达加斯加语中,“famadihana”一词被翻译为“翻尸节”,其词根“vadika”意为“翻过来”,字面义为“翻尸”。然而,“翻尸节”并不仅仅是对尸体的简单翻转,而是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
“翻尸节”就是在死者去世一段时候后,将没有被葬入祖坟的尸体移入祖坟,或者将尸体从旧的祖坟移到新建的祖坟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去世后会被葬入“临时坟墓”(fasana aniritra),为了把他们移入“祖坟”(fasan-drazana),人们要举办“移动祖先”或“翻尸”(mamadi-drazana)仪式,或者简称为“翻”(mamadika)。同样,为了将祖先的遗体从迁入新的祖坟也需要举办这一“翻尸”(mamadi-drazana)仪式。除此之外,将祖先的遗体从祖坟中抬出晾晒并重新换裹尸布后重新埋葬的仪式也被叫作“翻尸节”。
历史沿革
“翻尸节”据说起源于东南亚,大约是在1500年到2000年前由第一批殖民地居民带到马达加斯加,出于卫生的需要,通常会选择在旱季。截止2017年11月,翻尸节已少见,趋于消亡。
节前流程
节前准备
组织翻尸节前有许多需要前期准备工作。主事家庭会提前开始准备组织翻尸节需要的资金。资金到位后,整个家庭就可以一起将翻尸节提上日程。接下来的流程就要寻找适合组织翻尸节的日子。“定日子”的环节是翻尸节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因为仪式的日子与具体时间不是由普通人决定的,主事家庭需要寻找传统占星师(mpanandro),并在他的指导下找到适合举办仪式的日子,之后的很多其他事宜也需要占星师的指导。接下来要找一到两个乐队,负责在仪式当天渲染热闹的气氛。这些流程结束后,组织翻尸节的主事家庭便开始准备翻尸节当天需要的东西,例如节日服装(组织者一般会穿一样的服装)、用来包裹尸体的新布料、宴请宾客的食物,包括牛(翻尸节必须至少杀一头牛)、大米、饮料和其他食材、厨具等,这些全部必须由组织仪式的主事家庭准备。最后,组织仪式的主事家庭不仅需要提前通知亲戚朋友,也要告知邻居和同社区的居民(fokonolona),他们会在仪式当天提供很多帮助,这也体现了当地社会生活中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团结。
仪式的前一天
在举行正式仪式的前一天,有一个环节叫做“呼唤祖先”(mikoka razana),也就是生者对死者说话。它并不是面对面的对话,而是生者向祖先的灵魂传递信息。马达加斯加人相信人去世后,身体会慢慢消失,但是灵魂是永远不灭的。据说,通过这一环节,举办翻尸节的主事家庭可以提前告知祖先他的家人会来拜访他。此外,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告知祖先,他们将会带回那些死后未葬入祖坟的家庭成员。
仪式的前夜
在举行正式仪式的前夜,所有的来宾都可以自由玩乐,人们玩多米诺、打牌、跳舞,总之都非常开心。主事家庭会提供酒、咖啡、茶、面包片,糖果和饼干等给来宾。事实上,前夜被视为翻尸节仪式的“开幕式”。
仪式当天
仪式当天一大早,厨房人员就要开始备菜。他们首先要屠宰为参加仪式的客人准备的牛——“翻过来的牛”(omby vadika)。屠宰动物是在占星师的指导下要完成的任务之一。然后,主事家庭会在特定位置摆好桌椅,并安排两到三个人坐在那儿迎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来参加仪式的亲戚朋友会给组织仪式的家庭送上礼金,这是与家人和社区分享快乐的标志,这份礼金被称为“祖先的感谢”(sao-drazana)。作为回礼,组织仪式的主事家庭会提供肉和饭给来宾,在当地被叫做“多油的饭”(vary be menaka)。此外,在送上礼金时,迎宾的人会详细地把礼金相关的名字与金额记录下来,因为如果有一天上礼金的人也组织翻尸节,那么现在的主事家庭将会把礼金还回去(也可以上得更多,但不应比自己收到的少),这就是所谓的“送礼还礼”(atero ka alao)。
等到了占星师指定的上坟时间,人们就出发去坟墓了。在路上,组织仪式的家庭将会一边跳舞一边前进,并随身带着一个小垫子,用于放置将被重新包裹的尸体。到了坟墓后,主事家庭会把坟墓打开,并将祖先的尸体一一拿出来晾晒并重新换布或重新处理一下包裹。将尸体移出坟墓时,必须先移出祖父母的尸体,然后是老人,最后是年轻人。
最后,在将尸体放回坟墓前,还有一个环节叫做“使祖先跳舞”(mampandihy razana)。它可以说是翻尸节最特殊的一个环节。人们把祖先的遗体高抬过头顶,并跟随着乐队的演奏舞动。舞蹈结束后,人们还会用手指隔着裹尸布描摹死去亲人的轮廓,告诉孩子们这个人有多么重要。该环节结束之后,人们将尸体放回坟墓,翻尸节仪式也就到此结束。
节日活动
活动时间
组织翻尸节的家庭被叫作“主事”(tompon-draharaha),可直译为“事情的主人”,主事家庭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够组织一次仪式。翻尸节一般在7月到9月期间举行(也有6月到10月期间的情况),一般每隔五或七年举行一次(如果不涉及遗体的迁移),且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举办仪式的日子和周期。
翻尸通常在死者入葬几年后进行。出于卫生考虑,一般选择在旱季,具体日期由族里的风水先生选定。
活动种类
翻尸节,一个是将尸体从临时坟墓移入祖坟,或从旧祖坟移入新祖坟;另一个是将尸体移出坟墓,晾晒并换上新的裹尸布后再重新埋葬。前者一般是死者没有被埋在他的祖坟里,很可能是客死他乡,而后者是死者已经被葬入了祖坟,后代通过举办翻尸节获得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活动内核
翻尸节文化内核是祖先崇拜,即把祖先当作“神”,它体现的是马达加斯加传统文化中生与死之间、生者与死者(祖先)之间的相互关系:生者照顾死者,给他们换新的裹尸布,将葬在别处的死者移回祖坟,对死者负责;而死者则通过仪式祝福、保佑、指导生者,也对生者负责。
活动范围
由于马达加斯加人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的马达加斯加人都举行这个仪式。尽管如此,翻尸节在马达加斯加当地仍是非常普遍的。
文化内涵
在马达加斯加人眼中,一个人无论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度过了一生,他老的时候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与中国的“落叶归根”有相似的文化内涵。马达加斯加有谚语说道:“生同屋,死同穴(Velona iray trano, maty iray fasana)”,可直译为“活着的时候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去世后会一起埋在一个坟墓里”。一个人如果在异地去世,他的亲人一定要把他的骸骨带回家乡,葬入祖坟。在马达加斯加,不将死者葬入祖坟是一种可怕又巨大的罪恶。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逻辑和家族情愫,一般的情况下,马达加斯加许多家庭都会举办翻尸节的仪式。
翻尸节虽然是一个跟死者有关的节日,但是对于马达加斯加人来说,它并不悲伤,反而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节日。
看到亲人的遗体,马达加斯加人的内心可能也感到悲痛。不过,翻尸节上禁止哭泣,因为哭会使死者不快乐。
裹尸布上有标签,注明死者的身份。在习惯于用追悼会这种庄严肃穆的方式悼念逝去亲人的人们眼里,马达加斯加的翻尸节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残忍。但在参加翻尸节的当地人看来,这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亲人和朋友聚到一起,有吃有喝,还有音乐伴奏。他们认为活着的人应该用快乐悼念逝去的祖先。
整个翻尸节仪式以血缘关系与社会团结友爱关系为纽带,将一个大家庭中的所有亲人和社区邻里全都聚集起来,让大家相互认识,彼此熟识,可以说,翻尸节对家庭和社区凝聚力的加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仪式上,人们分工明确,互相帮助。所以翻尸节不是个人事务,而是家庭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活动。它其实体现了马达加斯加重要的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团结互助,和谐友爱”。
相关事件
2017年11月14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马达加斯加自8月以来爆发的鼠疫已导致2034人感染、165人死亡,成为该国50年来最严重的鼠疫爆发。马达加斯加的卫生官员表示,此次鼠疫的大规模爆发发生在“翻尸节”期间“并不是偶然”。卫生部长Willy Randriamarotia称,政府已下令将鼠疫患者的尸体密封埋葬,并禁止民众进行翻尸。
参考资料
【社会人文】马达加斯加的翻尸节|中国投资.澎湃新闻.2024-08-28
马达加斯加严重鼠疫:一中国公民染病后康复 我使馆发公告.百家号.2024-08-29
挖出尸体,载歌载舞—马达加斯加翻尸节.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8
马达加斯加"翻尸节" 将亲人遗体挖出来共舞(图).中国新闻网.2024-08-28
风俗禁忌.中国领事服务网.2024-08-28
揭秘马达加斯加奇特翻尸节:与祖先遗体共舞.新浪网.2024-08-28
“翻尸节”加剧马达加斯加50年来最重鼠疫 中国患者痊愈.观察者.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