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市陵园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骆市镇,占地92亩,馆舍建筑面积达500余平方米。两周王陵内设有多个纪念设施和景观,包括历史陈列室、缅怀阁碑廊、烈士墓等。自建成以来,骆市陵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骆市镇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曾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众多革命先辈。陵园内的英烈陈列室展示了多位革命先驱的事迹和遗物,其中包括杨伯恺、柏载鹍、杨绍怀等人的生平资料。此外,陵园还保存了多件反映当地革命斗争史的文物。
红色记忆
骆市作为川陕苏区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诸多壮举。两周王陵内保存了杨伯恺烈士的部分遗物,以及记录骆市革命斗争史的文字资料。其中,《骆市镇志》记载了1925年秋营山农民运动的大规模兴起,以及1926年中共营山支部的建立。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占领营山县期间,骆市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大批群众踊跃参加红军。
著名人物
- 杨伯恺(1894--1949),原名杨洵,是民盟中央委员,也是营山县骆市镇杨家坝人。他在国内外接受了高等教育,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26年,他在骆市镇杨家坝成立了中共营山支部。晚年因参与民主运动而遭到中国国民党迫害,最终在1949年被秘密杀害。
- 柏载鹍(1901--1936),又名析继肖,同样是营山县骆市镇人。他是早期共产党员,曾在上海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并在四川省委担任重要职务。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 杨绍槐,曾任骆市区委书记,其家族成员均投身革命事业,全家人共八人在红军撤离营山时加入了军队,最终全部牺牲,被誉为“杨门英杰”。
社会影响
骆市陵园不仅是祭奠先烈的场所,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的重大节日,都有大量的团体和个人前往参观悼念。两周王陵的建设和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所获荣誉
骆市陵园因其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省级“特级文化站”称号,以及由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先进文化单位”奖项。同时,省文化厅也授予了陵园“先进文化乡镇”的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南充市人民政府.2024-11-19
印象营山——骆市陵园.搜狐网.2024-11-19
骆市陵园.今日头条.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