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毁灭天使菌

毁灭天使菌

毁灭天使菌(Amanita verna),即白毒鹅膏,别名为白毒鹅膏菌、致命白毒伞、春生鹅膏、白罗伞等,是一种含有剧毒的大型真菌,隶属蘑菇目鹅膏科鹅膏属

毁灭天使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直径7~12cm,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细长,长9~12cm,粗2~2.5cm,圆柱形,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环生菌柄上部。菌托近苞状,肥厚。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8~12)μm×(6.2~10)μm,糊性反应。夏秋季于林中地上散生。广泛分布于全球。

毁灭天使菌拥有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该菌种是一种药用菌,其毒素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分类

毁灭天使菌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蘑菇目鹅膏科鹅膏属。被叫做“毁灭天使”的真菌还有Amanita bisporigera、鹅膏属 virosa等,Amanita bisporigera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人们很容易将其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Amanita bisporigera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置人于死地。死亡天使一般发现于北美,而其同属鳞柄白鹅膏A. virosa在欧洲更为常见。为鹅膏属 virosa,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A. bisporigera)和赭鹅膏(A. ocreata)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特征

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7~12cm,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9~12cm,粗2~2.5cm,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分布范围

毁灭天使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在中国分布于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安徽、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四川省等地。树下群生或单生。

习性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散生。属树木外生菌根菌。温度对于毁灭天使菌菌丝体生长影响很大,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6℃左右,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14℃,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0℃。不同pH值对毁灭天使菌菌丝体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5.2~6.7,最适宜的pH值是5.60左右。

繁殖

毁灭天使菌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生存,其中最主要的有温度、水分、空气湿度、营养、pH、和一定光照条件环境等才能繁殖菌丝,生长子实体。毁灭天使菌在木腐菌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斜面菌丝生长迟缓(0.8~1mm/d),可见团状层叠生长。生长速度虽慢但不易老化,可作保存菌种之用。毁灭天使菌在草腐菌培养基上基本不生长。

培养

培养基的筛选

毁灭天使菌菌丝体的生长需要营养,用化学药品配制的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对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及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认定,PDM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碳源单因子

毁灭天使菌菌丝体能利用许多种类的碳源,其中最好的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

氮源

不同N源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影响,KNO3和(NH4)2HPO4是毁灭天使菌菌丝体生长最好的N源。

生态

毁灭天使菌所属的鹅膏属菌种与松科壳斗科桦木科以及杨柳科的许多重要森林植物形成共生互惠的外生菌根关系。菌根的形成不但有助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而且还能提高植物抗旱、抗病能力,是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在使用菌根技术荒山造林、植被修复方面,毁灭天使菌大有可为。

用途

毁灭天使菌产生的毒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些毒素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张志光等将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概括为5个方面,分别是:①真核生物mRNA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②基因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定位;③基因的表达和调控;④肿瘤和病毒的研究;⑤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但毁灭天使菌是外生菌根菌,它的菌丝与壳斗科植物(如石栎和栲)形成一个紧密结合、互惠互利的共生体。

危害

毁灭天使菌有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毒肽类、环肽毒素,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毁灭天使菌中含有的环肽毒素耐高温、耐酸碱,即使高温煮开食用,毒素也不会被破坏,且食用后会聚在肝脏或肾脏,导致脏坏死。

小鼠试验中,以每千克体重用干蘑菇1g的提取液腹腔内注射,全部死亡。这种毒磨菇在幼期也很容易与食用磨菇相混。后者没有菌托,食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个磨菇是不是有隐藏的菌托,以免误食中毒。

症状

潜伏期约15~20小时,最长约30小时,短者半小时。胃肠症状:有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出现迅速加重的肝脏损害,可有黄疸、皮下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患者可有烦躁不安、抽搐、心肌炎、休克及精神症状。病死率较高。

处理原则

误服后及时催吐、洗胃,口服活性炭。尽早使用血液净化治疗,血液灌流效果较好。对症及支持治疗。

参考资料

白毒伞.sp2000.2025-04-11

这样的蘑菇千万不要吃!小心吃完见小人!.百家号.2025-04-11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简介.东临新区管理委员会.2025-04-16

重要提醒:别摘!别吃!东莞也有!.百家号.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