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桥大塘

周桥大塘

周桥大塘形成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由冰凌冲决大堤所致。清政府随后修建了一道高度达8米的石墙作为防御措施。这一工程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水利治理技术的发展,也是洪泽湖大堤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

周桥大塘的历史始于1824年冬季的一个寒冷日子,当时湖面上形成的冰凌在强风的作用下,导致周桥息浪港的堤防被摧毁,形成了一个宽度约400米、深度近27米的巨大湖泊。清政府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周桥大塘内部堤岸的建设工作。如今,这段长达730米的石墙仍然屹立不倒,向世人讲述着历史的沧桑。

趣闻轶事

周桥大塘附近有一块刻有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字样的石碑。据专家介绍,这块石碑原本属于乾隆时期的御碑,顶部和底部仍能看到“祥云”的图案。在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堤防改造过程中,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大型石材,人们决定拆除原有的石墙,将其用于新建的迎水面护坡。尽管此举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堤防失去了其原始风貌,但它确实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确保了堤防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石碑下方,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另一块断裂的石碑,其形状与上方的御碑完全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官员担心破坏御碑会被追究责任,因此选择将其掩埋。这块断裂的石碑现收藏在三河闸南侧的管理处院内。

参考资料

古老洪泽何处寻(二十)洪泽湖大堤周桥月潭的由来.简书.2024-10-30

长江以北,走近淮扬菜的发源地.网易.2024-10-30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人民网.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