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羌
尝羌,男,西汉人物,羌族,生于云南滇池(今晋宁晋城)。他担任昆明市青羌滇王,以怀柔政策治理云南省地区,鼓励羌人部族在滇池四周平川开垦农田,发展农业经济,增强国力。他与四邻部族友好相处,不主张武力相并。
个人经历
公元前122年,刘彻派使臣王然于,柏始昌等为开辟南方丝绸通商路到印度(身毒国),到达云南滇池,尝羌王友好接待西汉王廷使臣,并派熟识路径的羌人帮助拓路长达一年之久。后因昆明羌部族中一部落不许寻径通路,追杀西汉使臣,尝羌为了整个族人的和睦,没有反对昆明部落羌族的反抗,说服西汉使臣另选通道。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西汉王室派兵数十万征伐“西南夷”,西南羌人区战败,被西汉王室归为武帝版土,设牂牁(云南省),越西县(西昌市)、沈黎(四川大渡河区)、武都(甘肃武都)等五郡。西汉使臣王然于等二到滇池,劝尝羌王入朝归汉土,但滇池东北的劳浸,靡莫两个羌部落不愿听从,坚决反对昆明青羌地区归人西汉王朝版土。
于公元109年(西汉元封二年),西汉王廷派四川省巴蜀兵数万征灭了云南劳浸,靡莫两个羌部落。之后,已知四川,贵州省等邻里羌族区已降附西汉王室,归人西汉版土,便降附了西汉王室。西汉王室京都在陕西长安,对云南鞭长莫及,为了安定云南,在昆明市设置了益州郡,晋任尝羌为滇王,统率云南昆明青羌地区,并赠给尝羌云南滇王王印。尝羌晋任云南省滇王后为促进昆明地区的发展,为了顾全大局,同意在云南开拓通向身毒(印度)的通商大道(能通行马队、马车大道),昆明羌人为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立下不朽功绩。尝羌在昆明地区完整保护羌民族地方文化的同时亦吸收了中原先进华夏文化的成份,学了一些农业生产的先进方法,着重引进了手工业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为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手工业产品发达,起了推动作用。滇王尝羌统领云南羌族不仅对云南开发作了重大贡献对四川省的开发亦作了重大贡献。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到东汉覆亡后的三国时期,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蜀汉(四川)谋臣诸葛亮平南中战争,在云南省迁“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郡所当无前,军号飞。分其赢弱配大姓焦、雍、娄、、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七、八万云南羌人富有最强的战斗力为蜀国争霸天下,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号飞军,青羌部曲由五郡发展为七郡,平时生产,战时为军,为蜀国安定南中,增强蜀国国力,抗衡北方魏国的曹军起了主力军作用。出身甘肃天水的羌族名将姜维人蜀后,更加增强了蜀国的军事力量,使四川省的蜀国(包括云南、贵州)能三分天下,力鼎西南。
《四川上古史新探》载:“西南的大部民族及西北各民族皆是古时康、青、藏高原上居住的羌族支。”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不同种系的南方民族》记道:“羌人除了在青藏高原上发展外,还曾向南方迁移,进入云贵高原地区。他们的后裔,在秦汉被称为昆明市、叟或,是所谓西南夷的主要成分,活跃于今川西南和云南省地区。
隋唐时期,又有乌蛮和白族的称呼,并由他们建立了南诏。后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取代了南诏,沿存至十三世纪中叶。宋元以后,白蛮被称为僰人、白人或爨,后称为民家、白族。乌蛮被称为罗罗或罗罗斯等,至近代改为彝族,从乌蛮中还发展出纳西族、和尼、粟粟、基诺族等族,逐步演变出今天的纳西、哈尼族、傈、拉、基诺等民族。”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亦称道:“藏缅语源于我国古代的氐羌族,分化成滇僰(汉代)、叟、爨(东汉末至唐初),白蛮(唐、宋)为主的白语支;以“昆明市”(汉、晋)、乌蛮(唐、宋)为主的彝语支;以寻传(唐、宋)等为主的景颇语支。”四川青衣羌江流域(雅安至乐山市)的青衣羌,云南省的青羌自公元前207年秦灭蜀后,随着各地不断争战的战火,青衣羌和青羌人不断南迁出国境人了缅甸、越南、柬埔寨,成为东南亚世界性民族,故今柬埔寨仍有20万羌裔,缅甸还有“仁安羌”地名,越南人称祖籍在四川。
评价
尝羌在昆明地区不仅完整保护了羌民族的地方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中原先进华夏文化的成分,学习了农业生产的先进方法,并引进了手工业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对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手工业产品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滇王尝羌统领云南省羌族对云南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四川的开发有重大贡献。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到东汉覆亡后的三国时期,公元225年(蜀建兴三年),蜀汉(四川)谋臣诸葛亮平南中战争,在云南迁徙了“青羌万余家于蜀”,这些羌人成为了蜀国军队中的重要力量,为蜀国的安定和增强国力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资料
晋城介绍.博雅旅游网.2024-09-19
尝羌.国学迷.2024-09-05
滇、夜郎、句町、漏卧、哀牢 的王侯来源(5月).滇、夜郎、句町、漏卧、哀牢 的王侯来源(5月).2024-09-09
西南丝绸之路上的老昆明.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