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演义》是由魏君子撰写,于2010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该书通过揭示香港电影的历史背景、幕后故事、类型创作、产业格局等方面的细节,全面展现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作者通过对影史秘闻的讲述,深入剖析了影人的心态和环境影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香港电影的今昔概貌。该书的细节考据和相对全面的掌握,使其成为了了解香港电影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名为《香港电影演义》,是因为在下一贯的写作风格不是做评判,而是讲故事。众所周知,香港电影界的故事往往比戏本身更具传奇性,《香港电影演义》就是通过讲述台前幕后的影史秘闻、细节考据,窥视影人心态、类型创作、环境影响、产业格局……由细节人手,积少成多,相对全面的掌握香港电影的今昔概貌。

按说本书内容很多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影人的口述亲历,真实性毋庸置疑,称为“演义”似大可不必。但我向来以为:一个创作或事件,除了结果是客观无可更改的,任何人(包括当事人)讲述起因和过程都或多或少存在主观渲染(如张彻、刘家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所以各种版本的影史八卦层出不穷。我无法确认他们有多主观,也不敢自认完全客观,套用一句俗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香港电影演义,――不敢说我的最好,唯一敢保证的是比较好看有料……

作者简介

魏君子,本名魏海军,著名影评人,1978年出生,河北丰润人。2001年开始从事娱乐影评写作,迄今已在《电影世界》、《中国银幕》、《中国广播影视》、《新京报》等40余家平媒发表文章近千篇,近100万字。又先后任《看电影》、《生活资讯》、《青年时报》、《新娱乐》、《重庆渝州晚报》专栏作者,并长期为搜狐新浪、网易、腾讯控股TOM集团撰写特约专题及影评稿件。主要著作:《香港制造》(编著,现代出版社)、《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如何担任武侠电影《追影》的联合编剧。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辑 流水落花春去也

三十年如一梦 港片兴衰秘史

战国2010香港特别行政区影坛群英传

邵氏兄弟VS嘉禾电影: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

附录:唇亡齿寒:重提邵氏以六打一重创嘉禾事件

城头变幻大王旗: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香港电影公司

第二辑 蓦回首今夕何夕

成败萧何――香港电影的绝招与命门

香港电影金像奖审视港片自我未来定位“城市电影”?

贺岁片重返李翰祥时代

内地“三级”老调重弹

台湾片商进军大陆重演港片落难史?

第三辑 一曲新词酒一杯

神经刀》与《猫头鹰》:追武侠喜剧之影

专破刀枪不入――功夫片的科学观

卧底灰色地带・反讽――香港警匪片风云三变

忽魂悸魄动恍惊起长嗟――香港恐怖片纵览

“僵尸大时代”――香港僵尸电影漫谈

附录:茅山僵尸片开山鼻祖刘观伟聊鬼讲古

兴衰有数风月无边――香港“Ⅲ级片”大观

附录:专访钱文铸:揭秘香港特别行政区Ⅲ级片拍摄内幕

怀旧是一种美德――闲话20世纪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

周星驰VS王晶:浅说无厘头喜剧

第四辑 天下风云出我辈

百年孤独:邵逸夫影坛得失奇录

李翰祥邵氏兄弟风月情

胡金铨:长使英雄泪满襟

张彻:权臣不善谋己?

附录:李翰祥、胡金、张彻三位大导演的落幕时刻

楚原:全金发

附录:见证楚原73岁寿宴

罗维:跟风大师

哪个才子不害人

牟敦芾:声名狼藉的暴力艺术家

麦嘉讲古:江山不管兴亡事

奇兵今安在 何处觅石天

徐克吴宇森――双雄喋血1989

麦当雄:男盗女娼

泰迪·罗宾:卧底主流港片的“边缘人”

林岭东:天命随缘

黄一山:曾经野兽

高志森:乐极生悲

杜琪峰:银河前传

陈嘉上:随波逐流

盛世危言1987――三个得势影人的港片残梦

无可奈何花落去――香港电影编剧小传

第五辑 少壮初识愁滋味

李仁港:浪漫武侠第三代掌门孤独一枝

附录:李仁港趣话张家班:有情怀:总是幸福的

叶伟信:少壮派成长备忘录

陈木胜:全城戒备迎战好莱坞

谷德昭:行运导演危机四伏

甄子丹:滥拍?退休?双重身份的冰火心态

第六辑 但使龙城飞将在

刘家良:李广难封

刘唐轶事:武指的尴尬

抚今追昔“七小福”

洪金宝:武夫破局

附录:洪金宝自述香港特别行政区武指旧闻

袁家班:勇者无惧

程小东:电视时代的修炼秘史

第七辑 寻章摘句老雕虫

尾声 一入江湖岁月催

追梦人――我在香港的日子

序言

魏君子令很多香港电影人自愧不如。

因为很多人虽然从事这个行业,但却只视为一份工作,并不发烧。魏君子从一个追逐录像厅时代港产片的影迷,进而成为一位传媒圈中人,他对香港电影的执狂和热情,绝对超越单纯喜爱的程度,所以,我称他为港产片发烧友。魏君子对港产片如数家珍的痴迷级数,已是非一般的影迷。我第一次遇见他时,他就向我查询某一桩圈中秘事,能叫做“秘事”,当然不是一些娱乐周刊能读到的新闻,而是只属口耳相传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我讶异魏君子何以消息如此灵通?在以后交往的日子里,我更发觉,这位唐山市的小子,虽工作在北京,却仿佛就是一个长年浸淫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影坛的“自己友”,几乎对所有小遭传言,无所不知,其“八卦”程度,胜过任何一位跑电影新闻的香港记者。

这是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能耐,一份拼命钻研求真的精神,对香港电影及香港电影史的探究,我认为魏君子已可以和已故的余慕云老师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