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简称“北大城环”,位于海淀区,归属于北京大学理学部,是北京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地理学教育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地理学门,但当年并未实现,而最早的地理学课程是张相文教授在1917年开讲的《中国地理沿革史》;1929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开始招生;1938年4月北京大学南迁昆明市,地质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合并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北京市大学返回北京,原有地质系单独成系;1952年清华大学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并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合并为地质地理系;1978年地质地理系的地理学科独立为地理系,并于1989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2002年城市与环境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环境学院;2007年5月环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独立为城市与环境学院。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有在校本科生约400人,在校硕士生约250人,在读博士生约230人;开设有5个系和1个所,共5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历史沿革

1904年,北京大学地理教育史最早可追溯至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立地理学门,但据王恩涌先生考证,当年仅仅是个计划,并未实现。

1917至1919年,北京大学张相文教授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并编有《中国地理沿革史》讲义,该门课程是北京大学最早的地理学课程。

192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理系成立,清华大学地理系第一任系主任由翁文灏先生担任。

1929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理系开始招生。

1933年,清华大学在学科上有了扩大,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分别培养地理、地质、气象方面的人才,改名为地学系。

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市,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地质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合并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

1946年,北京市大学和清华大学回迁北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拆分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和清华大学气象系。

1950年,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系中的地质组单独成立地质系,地学系只留有地理组。

1952年,清华大学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成立自然地理专业。

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加设经济地理与地貌两个专业,同时引进部分地质学教师,开始招收地质专业学生。

1966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2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始恢复招生。

1978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理学方面的学科与地质学方面的学科分别成立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89年,北京大学地理系改名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1993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0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城市规划五年制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2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2003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7年5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拆分,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设有5个系和1个研究所,共设5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和5个博士专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师资力量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学生组织

历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