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豌豆(学名:野豌豆属 tibetica)是豆科野豌豆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4,300米的地区,常见于次生林缘、山坡草地、高山松林及灌丛。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西藏野豌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0厘米。茎有分枝,具棱、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偶数羽状复叶,长4-7厘米,顶端卷须有2-3分支;托叶三角形,具3-5齿;小叶3-6对,互生、厚纸质,长圆形,长1.2-1.8厘米,宽0.4-0.6厘米,先端圆,具短尖头,基部圆,渐尖,叶脉密致,两面凸出。总状花序长6-7.5厘米;花梗短;花萼斜钟状,长约0.6厘米,宽0.4厘米,下面萼齿较长;花4-13一面向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红色紫红色或淡蓝色,旗瓣长1.1厘米,宽0.4厘米,先端圆微凹,中部缢缩,瓣片略短于瓣柄,与瓣柄等宽;翼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卵圆形,与瓣柄等长,瓣柄和耳均较细;尤骨瓣明显短于冀瓣;子房纺睡形,长约0.3厘米,胚珠2-6,花柱短,顶端有毛。荚果扁,长圆形,长约2.1厘米,宽约0.5-0.6厘米,果皮光滑,棕黄色或草黄色,具褐斑点。种子1-4,长圆形,长0.4厘米,宽0.3厘米,种皮黑色,种脐灰色,长相当于种子圆周1/3。花果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