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家网球中心

国家网球中心

国家网球中心(National Tennis Center),是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网球运动比赛项目兴建的专业网球场馆,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专用比赛主馆,位于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内,隶属于朝阳文旅集团,由徐磊、丁利群、安澎等人设计。

国家网球中心占地面积16.68公顷,拥有钻石球场、莲花球场、映月球场、布拉德·德拉维特球场等场馆,可同时容纳观众近30000人,共有场地76片,包括室内硬地、室内红土、室外硬地、室外草地专业的比赛场地,以及专门用于网球培训的儿童场和网球训练墙。国家网球中心分南北两区,北区以专业网球赛事为主,南区则主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拥有中心大半的场地42片。2007年,国家网球中心落地。2009年,国家网球中心新中央球场破土动工。2011年,国家网球中心竣工,同年新添钻石球场作为赛事主赛场。同年8月,国家网球中心新中央球场建成,并于9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国家网球中心园区整体提升规划及配套综合服务工程方案编制。

国家网球中心南区拥有自主品牌赛事“国家电网杯”网球公开赛、国家网球中心分级赛等,还承接更多各类赛事。国家网球中心,代表了亚洲网球综合场馆的最高水平,给观众带来顶端观赛体验。

历史沿革

2007年,占地面积23.78公顷的国家网球中心落地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馆内莲花球场、映月球场、一号球场等若干场地承担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数个网球比赛项目。为了迎合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发展,2009年国家网球中心新中央球场破土动工。2011年,国家网球中心新添钻石球场作为赛事主赛场。同年8月,国家网球中心新中央球场建成,并于9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

从2020年起,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体育总局、朝阳区政府、中国网球协会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首创集团帮助中网公司获得了国家网球中心的经营权。2021年,为提高中国网球公开赛办赛水平、提升赛事品质,朝阳区政府编制了国家网球中心园区整体提升规划及配套综合服务工程方案,拟对国家网球中心园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重点优化南入口景观广场、西广场地铁出入口、东侧景观连廊、园区配套服务设施等。2023年,国家网球中心历经3年改造进行了全新升级。

位置境域

国家网球中心位于朝阳区科荟路与林萃东路交叉口西北260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网球中心南区网球馆K场-K15网球场,地块北临五环路,西邻林萃路,南侧及东侧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筑建信息

设计与结构

国家网球中心设计延续原有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景观轴线。观众从西侧主入口由西向东进入场馆群,从中部主要通道逐步抬高进入中心比赛场地2层入口平台,再进入入口大厅,通过楼梯到达看台各层。沿中部轴线继续向东可到达现有各场地。整个步行系统为鱼骨型结构。同时设计完善原规划的立体交通体系,采取了人车立体分流方式。将观众入口平台相对抬高1m,同时将南侧道路相对现有道路局部下沉1m,保证首层5.5m较为舒适的层高。观众由2层平台直接进入场馆,而运动员、VIP、新闻媒体记者、赛事工作人员及相关车辆由南侧专用道路出入口进入,利用1层环路到达各比赛场地,做到流线分离,互不干扰。

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的结构体系。主体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以16组混凝土柱支撑看台和建筑外维护系统,节约造价。屋顶采用钢结构,以四根混凝土柱子和位于看台顶部的混凝土圈梁承托。将16组支撑看台和建筑外维护系统的结构柱优化,形成16组“V”字型多维复合结构柱,将之作为建筑外立面主要表达体系。结构采用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技术,摈弃繁琐的附加装饰,表达“V”型体系结构力量的同时,突出建筑自身体量和结构之美。建筑形象整体简洁明快。

包厢交流活动是网球运动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采用亚洲仅有的双层包房设计,提供了共48间面积在80-200m2的包房,增加了贵宾接待能力,也使观众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建筑关注普通观众的网球文化交流。在顶层利用结构空间设计了360°空中观景环廊。

建筑从平面到立面尽可能采用模数化和标准单元化设计,增强建筑韵律感的同时,便于材料的加工和建筑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结合结构和建筑造型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最大限度的增加自然通风的可能。平面布局中结合交通空间形成贯通的“风道”,屋顶开启状态时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气流通与对流的作用,减少能耗。屋顶闭合状态时座椅下空调送风、自然送风、机械排风共同作用,增强室内气流循环,达到适宜的温度环境。屋面为平开推拉式可开启屋面,可在8分钟内完成整个屋面的完全开启。可开启屋面采用阳光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屋盖关闭状态下柔和光线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使用效果。屋盖开启状态下直射光环境可以满足比赛要求。

国家网球中心场馆主要采取了场地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从有线到无线和从一般功能电话到宽带网络业务的全方位通讯、双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网络的安防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照明控制等高科技技术。为降低夏季网球比赛时赛场地面高温,网球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引进赛场自然通风设计理念,能有效降低赛场地面温度5摄氏度左右。

规模与布局

2007年,国家网球中心占地面积23.78公顷,拥有莲花球场、映月球场、一号球场等若干场地。2011年,国家网球中心占地面积16.68公顷;总建筑面积26514平方米,共设置17片比赛场地。其中,新场馆作为中国网球公开赛新的中央场地,也是决赛场地,可容纳观众15000人。莲花球场可容纳观众10000人,映月球场可容纳观众4000人,1号球场可容纳观众2000人,2号平台有8块外围赛场地。另有练习场6块。同年建成的国家网球中心新中央球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5万人,并建有双层共48个包厢,是亚洲最大的网球场。

截至2021年,国家网球中心占地面积16.68公顷,拥有30片(座)国际标准比赛场地;其中室外场地17片,室内场地12片(其中包括两片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红土场)和1座屋顶可开启的钻石球场。国家网球中心的钻石球场、莲花球场、映月球场、布拉德·德拉维特球场等场馆形成了场馆集群,整个场馆比赛区域可以同时容纳观众近30000人,加上训练场地设置的驻足观赛区域,整个场馆集群的硬件设施和功能配置达到承接大满贯赛事的标准。此外,2021年国家网球中心园区整体提升规划,提升的建设用地面积约21公顷,总建筑规模约10.18万平方米。根据规划总平面图,规划区域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至8层,建筑高度限定在45.35米以下,绿地率为30%。根据景观分析示意图,规划区域西北角为地铁出入口,西广场将布置水景景观。南侧的配套综合服务楼将打造屋顶花园和其他周边景观。此外,南广场将设置旱喷景观,该广场的东西两侧还将增添树阵广场。南广场和配套综合服务楼之间还将设置贵宾轴线,东南角设置景观连廊。与此同时,位于国家网球中心园区的中轴线景观也将进行提升。

截至2024年7月,国家网球中心共有场地76片,包括室内硬地、室内红土、室外硬地、室外草地专业的比赛场地,以及专门用于网球培训的儿童场和网球训练墙。国家网球中心分南北两区,北区以专业网球赛事为主,南区则主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拥有中心大半的场地42片。

相关赛事

国家网球中心南区是京津冀地区网球赛事最多元密集的场馆,这里不仅有自主品牌赛事,还承接多种大型赛事。国家网球中心南区拥有自主品牌赛事“国家电网杯”网球公开赛、国家网球中心分级赛等,吸引了中国各地数十万名网球爱好者参与,辐射范围至整个华北地区。国家网球中心南区还在法国网球公开赛期间举办红土网球赛,吸引众多女性网球爱好者打卡参与。国家网球中心还特别成立了“红土赛事俱乐部”,举办俱乐部友谊赛,增进网球文化的交流和普及。

除了自主赛事,国家网球中心南区还承接更多各类精彩赛事,仅2024年上半年就已承接赛事活动达100多场,其中较为有名的赛事有:2024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国业余挑战赛——男女单冠军奖杯——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和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也专程来到北京参与。2024YONEX“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赛事,吸引了380名青少年选手参赛。2024UTR积分赛——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赛事之一,许多小选手在此争取专业积分。

相关活动

国家网球中心南区将“体育+文化”“体育+服务”“体育+休闲”相结合,特别在每周二至周五的晚间21点到23点,开启夜场活动——“潮朝阳·夜精彩”网球奇妙夜。奇妙夜活动为室内MINI配对赛,参赛选手现场抽签,随机配搭档,让网球爱好者进行一场比赛。

相关课程

国家网球中心以“精彩赛事+培训体验”为特色,不断满足网球爱好者的多元化需求。国家网球中心南区特别开设了成人网球培训课程,为各水平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影响意义

国家网球中心,代表了亚洲网球综合场馆的最高水平,给观众带来顶端观赛体验。

相关事件

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9月23日正式揭幕,郑钦文出现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进行训练。

参考资料

来北京朝阳,将快乐一“网”打尽——.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3

增建屋顶花园景观连廊!国家网球中心将整体提升.百家号.2024-09-24

首创集团助力“国字号一赛一园”焕新升级谱新篇.百家号.2024-09-23

这座球场差点命名“李娜”.凤凰网.2024-09-23

新增屋顶花园、水景景观 国家网球中心园区将整体提升.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1-02

2011中国网球公开赛场馆介绍:国家网球中心.腾讯体育.2024-09-23

场馆升级,大幕开启!中网回归,这些看点别错过.百家号.2024-09-23

中网正式揭幕 郑钦文现身钻石球场赛前训练.抖音短视频.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