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俄语:Алекса́ндра Фёдоровна;1798年7月13日-1860年11月1日),婚前为普鲁士的夏洛特公主(弗雷德里卡·路易丝·夏洛特·威廉明娜;德语:Frederica Louise Charlotte Wilhelmina),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妻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母亲。
夏洛特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与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的路易丝公主幸存下来的最大的女儿。她的童年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度过的,当她十二岁时,她的母亲便去世了。
1814年,她因政治因素与未来的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订婚,1817年7月1日,他们便结婚了。当她结婚的时候,夏洛特皈依了东正教,并得到了一个俄罗斯名字——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她与她的丈夫简直是天作之合,他们的婚姻幸福快乐,她也为沙皇生下了八名子女,其中有七名活到了成年。
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1825年12月,亚历山德拉·柯伦泰的丈夫成为了俄罗斯的新皇帝。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对丈夫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充满了信心,除了她人身依附于她的祖国普鲁士王国,她对政治毫无兴趣。她听从她丈夫的观点,并且给予了他强烈的支持。她的个性完全被尼古拉坚强的性格所掩盖。作为一名皇后,亚历山德拉对慈善工作不感兴趣,她主要将自己的精力投身于家庭事务,舞会和珠宝中。1841年后她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为了缓解她的病情,她长期旅居国外。由于她经常生病,尼古拉一世找了一名情妇,但是尼古拉一世依旧深爱他的妻子。她比尼古拉一世多活了五年,于1860年去世。
人物生平
普鲁士公主
1798年7月13日,夏洛特在柏林的夏洛腾堡宫出生。她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的路易丝公主的第四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最大的女儿。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的妹妹。
公主的童年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度过的。她的父亲是一位笃信宗教的国王,也是一位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统治者。1806年的战争失败后,他失去了王国一半的土地。夏洛特的母亲被认为处事比她丈夫更加果断,当普鲁士王国在耶拿战役中被击败后,路易丝带着她的孩子们逃到了哥尼斯堡,夏洛特当时八岁。在东普鲁士,他们一家受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保护。不久之后,柏林就被拿破仑·波拿巴所控制。夏洛特从小便在饱受战争蹂躏的普鲁士的梅默尔长大。1809年12月,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路易丝终于和她的孩子们回到了柏林,但几个月后便患病去世,享年34岁,而此时的夏洛特才刚过完12岁的生日。因此在她的一生中她都十分珍惜她脑海中母亲留下的记忆。
1814年的秋天,俄罗斯的尼古拉·帕夫洛维奇大公,未来的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和他弟弟迈克尔·帕夫洛维奇大公游览柏林。为了巩固俄罗斯与普鲁士王国的联盟,两个王朝之间达成联姻协议,让尼古拉·帕夫洛维奇大公与夏洛特公主结婚。尽管当时的尼古拉排在他哥哥康斯坦丁·帕夫洛维奇大公之后,是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但是康斯坦丁·帕夫洛维奇像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样没有留下后代。
在第二年的第二次访问柏林期间,尼古拉爱上了当时17岁的夏洛特公主。这种感觉是相互的,“我喜欢他,我确定与他在一起将会很开心。”夏洛特在哥哥信中写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精神上的相同点;这就像天作之合,我们的心中装有彼此的世界。”他们手拉手漫步在波茨坦的郊外,观看了柏林宫廷歌剧。当他的旅行即将结束时,尼古拉与夏洛特顺利订婚。他们是第三代表兄妹,都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玄孙。
1817年6月9日,夏洛特与他的哥哥威廉一世一起前往俄罗斯。在抵达圣彼得堡之后,她皈依了东正教,得到了一个俄国名字“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Alexandra Reid Feodorovna)”。1817年7月13日,在她19岁的生日时,她与尼古拉在冬宫的大教堂里结婚。“当我们手拉着手时,我感觉自己非常非常的开心”后来她在婚礼后写到“带着满满的信心和信任,我把我的一生交给了尼古拉的手里,他绝对不会背叛我。”
俄国大公妃
一开始,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在适应俄国宫廷生活时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宗教信仰的改变影响着她并且新的周围环境也使她头晕目眩。她得到了婆婆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欢心,但是和嫂子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皇后相处得并不融洽。
1818年4月29日,她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第二年她生了个女儿,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0年她怀上了一个女孩,结果流产了,她三年里三次怀孕,这给她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她的医生建议她休假,1820年秋天,尼古拉带她回到柏林看望她的家人,他们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821年的夏天,在1824年夏天又再次前往。他们不愿回到圣彼得堡,直到1825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要求他们出席活动,他们才回到俄罗斯。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在俄国的第一年她就一直在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指导下试着学习俄语和俄国习俗,这位诗人被她描述为“写过这么多诗的诗人,一定是位好老师。”因为俄国皇室是用德语讲话,用法语写信,因此,亚历山德拉一直没有完全掌握俄语。
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在彼此的陪伴下相濡以沫。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在她的回忆录里这样记录了她来到俄国的第一年“只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自己的房间里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我坐在他的膝上,他感受到了我的爱和温柔。”尼古拉还为他妻子娶了“穆菲(Mouffy)”这一昵称。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的八年里,这对夫妻俩非常安分守己地生活着,没有一点想要继承俄罗斯皇位的意思。亚历山大一世没有留下子嗣,他的顺位继承人,弟弟康斯坦丁·帕夫洛维奇在1822年因为贵贱通婚而宣布放弃继承权,于是尼古拉一世顺理成章成了新一任沙皇。
1825年,亚历山德拉·柯伦泰收到了一份大礼——亚历山大一世把彼得宫送给了她。在这里她开始了在俄国的快乐生活,这也是她最喜欢的避暑胜地。
俄国皇后
1825年12月尼古拉继承了俄国皇位成为了沙皇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德拉·亚历山德罗芙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俄国皇后。此时的俄罗斯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十二月党人起义被血腥残忍的镇压。
到了1832年,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已经有了七个孩子,他们开始注意他们的私生活。1837年,冬宫遭受了大火,尼古拉一世告诉他的副官,“让其他东西都烧毁吧,只把我书房里装着我妻子写给我的信件的小匣子拿出来就可以了。”
此时,亚历山德拉的身材开始有些走形,尼古拉对那个亲昵地称为“穆菲”的妻子的爱开始动摇。在经过25年忠贞不渝的爱情后,尼古拉终于找了一位情妇——芭芭拉·奈莉多娃(亚历山德拉的侍女之一),由于亚历山德拉健康状况不佳并且经常复发的心脏病,医生禁止皇帝与皇后同房。尼古拉在亚历山德拉·柯伦泰的陪伴下继续寻找着精神慰藉。一次他写道:“幸福,快乐,宁静——这就是我在穆菲身上一直所寻找的。”
1845年,尼古拉一世在宫廷御医力劝皇后去巴勒莫养病几个月时流下了眼泪。“离开我
的妻子。”他恳求着妻子的私人医生,当他意识到自己别无选择时,他决定陪伴妻子同去一段时间,而奈莉多娃也与他们一起前往。虽然开始时亚历山德拉·柯伦泰非常嫉妒,但她还是很快地接受了这件事,并与丈夫的这位情妇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总是体弱多病。她40岁时,比同龄的人看起来更加苍老,更加地瘦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经常遭到神经抽搐的折磨,她的头部经常会因为抽搐发作而剧烈摇摆。
1837年,亚历山德拉·柯伦泰选择了克里米亚半岛做为她新的度假胜地。尼古拉一世命人在那为她修建了一座宫殿供她居住。然而,她只参观了这个宫殿一次,1852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在1854年底时,亚历山德拉·柯伦泰病情加重,濒临死亡,但还是幸运地恢复了健康。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患上了流感,于当年3月2日去世。
俄国皇太后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比她丈夫多活了五年。她在普希金城的亚历山大宫与她丈夫的情妇芭芭拉·奈莉多娃一起过起了隐居生活,芭芭拉·奈莉多娃成为了她的私人陪读女官。
随着年龄的增长,皇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无法在俄国度过寒冷的冬天,必须长期旅居于瑞士,尼斯和罗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她于1859年9月写道“我思念我的国家,我责备我自己,在俄国这么需要钱的时候,我却浪费了这么多钱。我的咳嗽和我肺使我不得不逗留在南方的气候之中。”1860年7月,当她从国外旅居回来后,她的疾病并没有好转。1860年秋天,她的医生告诉她如果不前往南方居住一次的话她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尽管深知此举的危险,她还是坚持住在圣彼得堡,因为这样即使她去世了也能死在俄国的国土上。她去世的前一晚,有人听见她说,“尼基,我这就来看你了。”1860年11月1日,62岁的她在睡梦中然长逝。
个人生活
外貌性格
亚历山德拉·斯坦身材高挑纤细,还拥有一个精致的脸庞。她的碧蓝的眼睛深嵌在她小巧的脸上。她有一种尊贵的气质。她步伐轻快引人喜爱。美中不足,她身体一直很弱,时常生病。她的声音非常沙哑但是说话却非常的直接干练。
亚历山德拉是一个书迷,同时也是位音乐爱好者。她非常善良,生活也非常的低调简单。她的举止打扮都很高雅,她喜欢穿明亮色系的衣服,也喜欢收集一些美丽的珠宝,虽然如此,但她既不骄傲也不轻浮;她虽然不聪明,但是却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她喜欢泛读书籍;她的判断力像男人,有时会让人啼笑皆非。虽然如此,她在政治方面一点也没有兴趣,但是她却对自己的皇后身份尽职尽责,这比在政治方面谋求利益要好得多。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即使在十二月党人计划杀害她的家庭成员时她也毫不畏惧地与家人在一起。这种品质在德国,俄罗斯和英国的皇室家族分支中都有流传下来。
对于她来说,俄国就是她最亲爱的丈夫。由于受自己脆弱,不坚定的性格的影响,尼古拉改变了亚历山德拉·柯伦泰原本的性格。尼古拉不给亚历山德拉任何思考的时间,也不给她一些持续性的工作,完全无视了他心爱的妻子与勤劳的母亲。
子女
•亚历山大二世(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1841年4月16日与黑森和莱茵河畔的玛丽公主(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结婚,有后代。
•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19年8月18日-1876年2月21日)1839年与第三代洛伊希滕贝格公爵,马克西米利安·德·博阿尔内结婚,有后代。
•女婴,胎死腹中(1820年7月22日)
•奥尔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2年9月11日-1892年10月30日)1846年与符腾堡国王查尔斯一世结婚,无后代。
•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5年6月24日-1844年8月10日)1844年1月28日与黑森-卡塞尔的弗雷德里克·威廉王子结婚,无幸存后代。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1827年9月21日-1892年1月25日)1848年9月11日与萨克森-阿尔滕堡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罗西菲芙娜)结婚,有后代。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1831年8月8日-1891年4月25日)1856年2月6日与奥尔登堡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彼得罗芙娜)结婚,有后代。
•迈克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1832年10月25日-1909年12月18日)1857年8月28日与巴登的塞西莉公主(奥尔加·费奥多罗芙娜)结婚,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