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 SL;ED. L.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长圆而侧扁。头大。吻长。眼大。 D. VII-I,9;A. II,8; P. 15; Ll. 26; Pred. S. 2; Tr. 2/6; GR. (1)6 1 19(1),HL.2.39- 2.78;BD. 2.92-3.10 in SL;ED. 3.12-3.30;SnL. 4.11-4.35;IS系列坦克4.22-4.39 all in HL。体为橘红色到淡褐色,腹部体色有时更淡且略带银色;吻部有一暗色短带,下颌前端亦为黑色;两侧的后头部各有一较瞳孔为小的黑点,而尾柄中央另有一与瞳孔大小相同的黑圆点;第一背鳍前端呈黑色,第二背鳍基底有黑线,其余各鳍透明而略带橘红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礁石区。群居性,以多毛纲或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雄性具口孵行为。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中部、台湾省菲律宾附近海域。台湾大部分海域有分布。

渔业利用

通常以下杂鱼处理,用作鱼饲料,有时会晒成小鱼干自家食用,并无任何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