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钟骏(1852-1922),字子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生于医学世家,江苏江都区邵伯镇人。他幼年天资聪颖,学业超群,学完各类经书后,又精研《黄帝内经》《难经》等诸书。20岁时,他悬壶于扬州弥勒庵桥,凡去求医者,必妥为诊治,所写方案洋洋数百言。每遇一般医生束手无策或有争议的病例,能引用名医论著加以阐述,众皆称善,故扬州市一带颇有声望。杜钟骏还喜欢吟咏诗歌,常与诗友唱和。后经引荐至淳安县、诸暨市等县任职。光绪三十四年(1908),杜钟骏经浙江巡抚冯汝骙推荐,进京为光绪帝诊病,历时3个月有余,虽光绪帝已见好转,但由于内廷关系复杂,日换一医,未能持续辩证施治。光绪帝去世后,杜离京居住上海市,后至沈阳市任巡按使署财政顾问,适逢袁世凯胃痛甚剧,曾邀杜前往诊治,一帖解痛,数帖病愈。后出任淮关监督1年多,为有力者排挤离去。杜再入北京市,延清他治病的甚多。他所制“黑虎丹蟾香散”,为外科上品。晚年客居杭州市,寄情山水,诗酒自娱。杜钟骏著有《德宗请脉记》《白喉问答》《抉瘾言》《管窥一得》《药园医案》及《药园诗集》等著作。
正文
杜钟骏,字子良,近代江苏江都区人。少年时学习经史百家,同时也兼通医理。清末,杜钟骏为求仕途而周游于浙江省各地,历经数十年。公务之余,杜钟骏博览群书,对医理尤为精通。
光绪三十三年(1907),杜钟骏任浙江节署戎政文案之职。同年,光绪帝病重,征召海内名医。受浙江巡抚冯星岩的举荐,杜钟骏来京为光绪帝诊病。杜钟骏撰著的《德宗请脉记》一书,记载了他为光绪帝诊病的经过。
据《德宗请脉记》记述,杜钟骏与同被征来的几位名医,在内务府大臣带领下,至仁寿殿为光绪帝诊病。由于是初次为皇上诊脉,加之快步疾行叩头行礼,杜钟骏不免气促欲喘,有片刻屏息不语。皇上就着急地发问道:“你瞧我脉怎样?”杜钟骏便将脉象所见、病证分析、治法方药的思路一一说明。光绪帝听后,表示赞同,说:“汝言极是,既照此开方,不必更动。”杜钟骏由儒而医,对《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有精深造诣,对理法方药有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这从他对光绪复杂病情的分析、处理,可见一斑。
杜钟骏入京一年多,至光绪帝驾崩,才返回家乡。清代灭亡后,杜钟骏又被袁世凯招至京师,担任督淮,历时一年多。后来,杜钟骏行医于京城,因医术精湛而求医者众多,有起死回生的医名。
杜钟骏著有《杜氏医书五种》(又名《药园医书五种》),五种医书为《药园医案》、《抉瘾刍言》、《白喉问答》、《德宗请脉记》及《管窥一得》。杜氏对一些病的治法有所发明,例如对白喉病的病因、治法,有独到之处。杜钟骏对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医理论也有了解,并对中西医学有初步的对比研究。在他所著的《管窥一得》中,对中西医学、中西药性、检疫、微生虫(即微生物及寄生虫)、细菌等有关问题都有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