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雀属(学名:Paspalidium Stapf)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包括约12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类雀稗P. flavidum(Retz.)A. Camus在我国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类雀稗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秆粗壮而倾斜。叶片线形,扁平或内卷。穗状花序交互排列在主轴上而成顶生圆锥花序,紧贴主轴,穗轴略呈黑三棱形,着生小穗的一面有弯曲的龙骨状突起;小穗椭圆形,背腹压扁,先端急尖,无芒,沿龙骨状突起密集交互排列成2行;小穗含2小花,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2小花为两性;第一颖微小,第二颖等长或较短于小穗;第1外与第二颖为圆形,内稃存在或缺;第2外稃骨质,背部隆起而对穗轴,先端尖,边缘内卷,包卷同质的内稃;鳞被2;雄蕊3;花柱2,柱头帚刷状,近顶端伸出。颖果平凸。染色体数目为x=9。

生长习性

类雀稗属性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在干旱贫瘠的红、黄壤坡地亦能生长,唯叶子明显变窄,而且易老化。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可四季常青,而以夏秋季节生长最茂盛,冬季下霜期间生长停止,叶尖发黄,霜期过后即恢复生长。种子在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萌发,在南宁市3月份播种,4月初全苗,出苗两周后即进入分蘖期,5月下旬拔节,6月下旬抽穗,7月中旬开花,8月中旬大量结实。花果期较长,一年可收种子两次,每亩种子产量25~30千克

类雀稗属单播人工草地亩产鲜草3000~5000千克。分蘖力和再生力强,且耐牧、耐火烧,可与大翼豆柱花草山蚂蝗、野大豆等混播,当年即可形成良好的草群,类雀稗属是放牧地的优等牧草,水牛黄牛均喜吃,茎叶比分别为46%,54%,风干率26%。

栽培技术

类雀稗属播种前应把土地进行翻耕或用重耙反复耙平耙碎,以利种子着床。待春暖下雨季节进行播种。华南地区通常在3~4月份播种,播种后不需要覆土。如作收种用,可行条播。每亩用种量0.5千克,播种时可用钙、镁、磷肥或草木灰与种子拌匀或做成丸衣种子再播。如作放牧地用,可与大翼豆柱花草山蚂蝗车轴草属、野大豆等混播。在种子缺乏时,亦可采用分株移植的办法来扩大种植面积,在雨季移植极易成活。

主要价值

1. 园林用途

种植株高大,叶片粗糙,根系发达,多用于斜坡水土保持、道路护坡及果园覆盖。若用于运动场、绿地,必须勤修剪,或与其他草种混合种植。

2. 牧场用途

除为牲畜的料牧草外,对保土和铺建草坪也是很好的。近年台湾、广东省上海市江西省等地大面积引种,作为公路、堤坝、机场跑道绿化草种或牧草。

下级物种

尖头类雀稗

类雀稗

百喜草

长叶雀稗

粗秆雀稗

海雀稗

宽叶雀稗

棱稃雀稗

两耳草

裂颖雀稗

毛花雀稗

雀稗

双穗雀稗

丝毛雀稗

台湾雀稗

圆果雀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