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修桥是一座集桥、亭、廊于一体的桥梁建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坪坦河上。桥身总长57.7米,宽度达4米,共有21个廊间。桥头和中央位置均设有桥亭,两端配有桥门和屋脊,檐角装饰有泥塑的龙、凤、鸡等形象。桥墩由石头砌成,采用四墩三孔的设计。普修桥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精湛的工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普修桥最初建造于清代乾隆,但在一次洪水中遭到破坏。随后,在清嘉庆八年(1813年)进行了重建工作。到了1984年,又对普修桥进行了修复以保持其原貌。

结构特点

普修桥的结构设计独特,桥廊两侧设置了通长直棂窗,采用了四柱三间的排架布局。桥身为重檐长廊,共分为三个桥亭。桥两端分别设立了一座桥门,均为重檐歇山顶样式,屋脊和檐角处可见泥塑的龙、凤、鸡等图案。两侧桥亭为三重檐,呈方形平面歇山顶造型。而中间的桥亭则拥有七重密檐,底部三层为方形平面,顶部四层为八角攒尖呀呀葫芦顶,顶端还有一只泥塑的青鸟,能够随风旋转并发出声响。桥亭的檐角装饰着狮子、不死鸟和卷草等元素,线条流畅且雕刻精细。桥廊的脊部也放置了两组双龙戏宝的泥塑作品,其中的宝珠是由小块玻璃镜片拼接而成,当风吹过时,会反射出光芒并与风铃的声音相呼应。桥亭和头门上的封檐板上绘制了各种花卉图案,桥廊的柱子和横梁则涂上了鲜艳的油漆,色彩斑斓。

文化价值

普修桥内部的三座桥亭都设立了神龛,中亭供奉的是关羽,两端的桥亭分别是始祖祠和文昌宫。桥廊上悬挂着许多彩旗和匾额,营造出了热闹喜庆的气氛。此外,为了适应地形条件,南端桥头还修建了一座石砌的三孔引桥,方便通行。普修桥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保护状况

普修桥自1988年起被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次年公布了具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

参考资料

通道县黄土乡普修桥.通道县黄土乡普修桥.2024-09-11

湘西通道(5):普修桥与皇都侗寨.新浪看点.2024-09-11

中华民居•视野 ‖ 藏在绿水青山里的皇都侗寨.搜狐网.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