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节,俗称为“老鼠娶媳妇”之日,是河北省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二。

老鼠节这天午饭要吃肉菜,晚饭吃饺子,俗称“捏老鼠嘴”。儿童们收敛旧鞋、条帚等物,在街里焚烧,称烤老鼠火,寓意烧老鼠窝。节日这天还不能去动剪刀,都是为了一年不受鼠害。

正月十二过老鼠节的旧俗被人们沿袭了下来,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容。

传说由来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

节日习俗

老鼠节这天有多种民间习俗,例如午饭要吃肉菜,晚饭吃饺子,俗称“捏老鼠嘴”,寓意减少鼠害。饭后举家带上炒好的花生、葵花子、黄豆,上街游玩,称“溜百病”,边吃边玩称“磕老鼠嘴”。而儿童们收敛旧鞋、条帚等物,在街里焚烧,称烤老鼠火,寓意烧老鼠窝。这天不能去动剪刀,都是为了一年不受鼠害

捆剪刀

各家的媳妇姑娘们要把平时用的剪刀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人们认为老鼠节这一天不能使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嚓”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嚓咔嚓”老鼠嗑东西的声音。

收旧鞋

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在上午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平时,村里的老百姓将穿坏了的旧鞋不当作废品卖掉,而是专门留到老鼠节这天派上用场。人们称老鼠除了打洞外,还习惯藏在人们不穿的旧鞋里做窝、下家鼠

包饺子

中午,家家都会包饺子。村民们把饺子捏成了老鼠模样,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人们说,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

喝面粥炒花生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

烧“老鼠洞”

晚上,人们用孩子们白天从各家各户收来的旧鞋子垒“老鼠洞”,先放两块砖留有通风口成“口”字形,“口”字中间要竖起两三根芝麻秆,砖上面再围着芝麻秆交错着放上旧鞋,用旧鞋垒成的“老鼠洞”有的足有2米来高。垒成的一个个“老鼠洞”伴随着震耳的锣鼓声开始被点燃,孩子们围着从“老鼠洞”冒出的熊熊火焰手舞足蹈。“鞋”与“邪”同音,有烧邪、祛邪的寓意。同时,大人们将准备好的鞭炮点燃。

烤火、吃枣花

烧“老鼠洞”的时候,大人和孩子们会围着烤火,并从家中拿来枣花(一种面食,上面有两颗小枣)用铁棍穿着在火上烤。等枣花烤好后就可以食用。人们认为用“老鼠洞”的火烤的枣花,吃了后不但能治“噎食”(食道癌)还能治疗“倒食”(胃癌),用烧“老鼠洞”的火烤手不冻手,不能生育的媳妇把垒“老鼠洞”用的砖拿回到家放在坑头上当枕头用还能治疗不孕不育。“老鼠洞”被烧成的灰也纷纷被人们带回家中,这灰能治牲畜“打了膀子”等外伤。

其他习俗

此外一些地区在老鼠节当天也会举办其他活动。河北深泽县把这一天设定为花会进城日,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要组织演出队在县城汇演。大鼓队、吹歌、秧歌队、跑驴、狮子、旱船等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交相辉映,观看者达数万人。晚上则举办灯展和焰火,按传统说法,人们赏灯看焰火可“丢百病”。深泽县历史上有四月二十七为祭祀日和九月二十七过庙会的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只有九月庙会保留下来,即九月二十七至十月初二共五日,届时,主要以物资交流为主,许多演出团体也到会助兴。

影响

正月十二过老鼠节的旧俗被人们沿袭了下来,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容。

参考资料

节日习俗.冀州区人民政府.2025-02-09

冀州岁时习俗.冀州区人民政府.2025-02-09

【千年古县-深泽县】.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5-02-09

明清时冀州过年习俗.河北农网.2025-02-09

正月里到农家体验民俗:十二老鼠节 二十五打囤(图).燕赵都市报.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