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捐助

捐助

《捐助》是由尹琪何庆魁编剧,高大宽执导,赵本山、王小利小沈阳孙丽荣、于洋主演的小品,于2010年2月13日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播。

该小品讲述了钱紧(赵本山饰)为一位上不起学的大学生用银行卡捐款,本想捐款三千,由于多输了一个零,捐了三万,误把亲家白闹(王小利饰)的一万五也捐出,随后媒体赶来做报道时与亲家发生矛盾的故事,其过程包袱笑点不断,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笑料。小品《捐助》揭示出社会上需要求助的群体大有人在,有爱心能善举的人也会有诸多无奈的社会现实。在语言艺术上使用包括谐音在内的多种手法。

小品《捐助》创造了包括“除了老伴,不分你我”“这辈子就跟寡妇有缘”在内的流行语。不过由于广告植入过于明显,节目内容忽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而在播出后引起很大争议。该小品在201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中,获得语言类一等奖

剧情简介

小品《捐助》,讲的是赵本山王小利扮演的这对老亲家分别叫“钱紧”和“白闹”,两个人共同承包了一块地,一年到头赚的3万块钱被“钱紧”存在了银行卡上,“白闹”第二天需要钱娶后老伴儿,想拿到属于自己的1.5万块钱,结果“钱紧”在取钱的路上遇到有人倡议为贫困大学生捐款,原本想捐3000元钱,结果不小心一下子捐出了3万元。不知情的“钱紧”回到家后被搜狐网站《刨根问底》栏目的记者追来采访,随着采访的深入,两位亲家在直播节目里打起了嘴仗。后来大学生的单亲母亲出现,又被“白闹”误会,出现了许多笑话。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小品《捐助》是由编剧尹琪创作于2009年12月15日。当时这个小品与《就差钱》同时被赵本山列为候选作品。这个小品是尹琪根据报纸上一个发生在辽宁省的真实捐助事件而改编。第一稿出炉时,赵本山并不太满意,认为单纯写一个捐助的题材,有点儿“黑板报表扬稿”的感觉,之后叮嘱作者从相反的角度切入,于是就有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时的故事架构。

幕后花絮

艺术特点

主旨思想

小品《捐助》揭示出,社会上需要求助的群体大有人在的社会现实。因为缺乏关注,这部分群体才只好跑到银行门口大庭广众之下向“有钱人”乞讨。有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传统美德的受助人,收到捐款后,送大礼(高档酒),磕大头,甚至以身相许,令人悲哀。有爱心能善举的人总有诸多无奈。生活中“穷不帮穷水帮穷”的尴尬比比皆是,剧中也是如此。穷人总是“硬捐”,富人总有“诈捐”,公权总在“劝捐”,媒体都是“赞捐”,《捐助》将这种生活的尴尬演绎成戏,警示意义十分成功。

语言艺术

小品《捐助》中赵本山捐助困难大学生家庭,失误把存在他卡里的两家人辛苦种地所得三万元都捐掉了,面对小沈阳的现场直播,王小利当时就要把事情解释清楚,但是爱面子的赵本山极力阻止,他把 “没好”“股东”谐音为 “美好”“鼓动 ”,东北地区老农憨厚纯朴、好面子的可爱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王小利的 “现场直憋”更是观众的笑声推向了高潮。在小品中程,心怀感激接受访的孙丽荣将“刨根问底栏目组”错读成“刨根问底拦不住”等等 ,这样的飞白手段不仅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人物形象,更深层次地藴含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

除此之外,小品《捐助》中之前还对现场釆访情绪高亢的王小利当得知赵本山因为失误将他的那一半钱也捐出去时不由惊慌失措,焦急郁闷的他为不给赵本山丢面子只能保持沉默。面对突然安静下来的王小利,现场釆访的小沈阳大声地打招呼以期引起他的注意,“他耳朵好使,他嘴聋”赵本山的一句回答巧妙地调和了现场气氛 ,这里的 “嘴聋”显而易见是从 “耳聋”演变而来的新词汇,突破常规的词汇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幽默风趣之余又包含讽刺意味。

舞台布置

小品《捐助》是以东北地区农村为背景的普通农民捐助农村贫困孩子上学的故事,因此,舞台是在一家简易的农家小院。院里是简易的农家小屋,小屋的墙上,有两个大窗和一个小窗,大窗和小窗的边上都贴着带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红色花纸,花纸上有牡丹等,窗棱子是农村常见的格子似的,颜色是深色枣红,两大窗子之间有一大大的“春”字,是比较鲜亮的嫩黄。在这面墙的前面是一张简易的农村常见的炕,是东北农村那种典型的火炕,炕上有一张矮桌子,典型的东北炕桌,四脚矮矮的,蹲在炕上,看上去该是木头质地,面光光地,滑滑地,颜色很鲜艳,炕的边上,有一栗色的凳子,常见的,四条腿顶着一个面,有些笨拙,陈旧,但眼熟,看上去很亲切。正是这样的舞台布置,有浓厚的东北地区农村的生活气息,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气息里,才孕育着具有东北农村乡土气息的感人故事,这是小品发生的背景,也是戏剧发生的基础和空间。

重要演出

作品影响

小品《捐助》笑点颇多,创造了包括“除了老伴,不分你我”“这辈子就跟寡妇有缘”在内的流行语。2010年2月28日,《捐助》在201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中,斩获语言类一等奖

作品评价

正面

《捐助》观众观点不一,但还是值得大家称赞的好作品,其闪光点就是它艺术地提炼并大内涵地演示了生活的真实。《捐助》承袭了赵本山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系列小品的一贯主旨,在“主旋律”的旗帜下,力所能及地“裹挟”着民生与民声,或许正是因了这个特征,《捐助》才赢得了该有的大内涵。它是生活中的“被捐款”的缩影一种。穷人总是“硬捐”,富人总有“诈捐”,公权总在“劝捐”,媒体都是“赞捐”,《捐助》将这种生活的尴尬演绎成戏,戏说人生非戏言,悄悄地告人当清醒,这种警示,很成功。(中国新闻网评)

负面

小品《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把公益募捐的公共行为变成个人随意的“慈善秀”。这种误导经过强大的传播,对尚处于稚嫩阶段的中国慈善事业的伤害难以估量。(《新京报》评)

小品《捐助》有遗憾。其一,植入广告忽悠观众太明显,比如那个搜狗法还有搜狐网以及谢礼高档酒真是“拦不住”。其二,骨干情节有违常规。比如银行门口围着一群人捐款救助一位贫困大学生,直接刷卡完成捐助,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其三,人物性格善恶矛盾。善意捐助人的好人,发觉捐助严重超出本意甚至个人还有别人的承受能力之后,为了“全球直播”出大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惜把亲家一起“叼”下去,这样的心态就成了市侩,影响了人们对主人公品德的评价。(中国新闻网评)

《捐助》属于社会题材,尤其是涉及慈善捐赠这样的社会公共行为,就要受到规则约束,也应避免错误的价值导向。而《捐助》在这两点都出位了。它用低俗的抖料博得观众的笑声,但笑声的背后,是对尚不熟悉现代慈善规范的中国公众的误导,这种误导经过“全球直播”还会成为世界的笑料。(徐永光评)

参考资料

小品《捐助》2010年小品 综艺视频.央视网.2024-03-23

捐助.豆瓣.2024-03-23

虎年央视春晚小品《捐助》演示生活的真实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3-23

赵本山《捐助》被批“最烂” 不差道德差娱乐.成都商报.2024-03-24

虎年央视春晚小品《捐助》演示生活的真实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4-02

赵本山《捐助》是对神圣公益捐赠行为的亵渎——中新网.新京报.2024-03-25

《捐助》获奖引发强烈质疑 网友称“被投票”.新浪新闻.2024-03-23

赵本山春晚小品《捐助》剧情曝光 小沈阳演记者.法制晚报.2024-03-25

赵本山再改《捐助》.齐鲁晚报.2024-03-25

赵本山春晚小品《捐助》剧情曝光 小沈阳演记者.法制晚报.2024-04-02

徐永光:《捐助》不仅误导公众还会成世界笑料.中国青年报.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