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非洲小叶紫檀

非洲小叶紫檀

非洲小叶紫檀(学名:Baphia nitida),又称光亮杂色豆或科特迪瓦紫檀,是豆科杂色豆属的常绿乔木,原产于中非中西部,高15至20米。木材结实紧密,可用来制作家具。非洲小叶紫檀的红色芯材具有光泽,颜色奇美,是名贵的工艺品和家具材料。在西方和非洲历史上,它是著名的天然染料和植物药。

形态特征

外形

非洲小叶紫檀,常绿乔木,白色蝶形花,树高15~20米,多有2-3根很低以至根部的树干分岔,或不分叉,主干常弯曲,3-7米继续分枝展开宽大树冠,易折断,树枝常钩挂攀附在周边大树树枝上,虽伐断树干而悬吊不倒,主干含木奶果直径可达50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矩圆形,长约6厘米,宽约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广泛生长于尼日尼亚、加纳、多哥等热带雨林气候的西部非洲原始森林,以及作为观赏植物广泛种植,芯材形成及其缓慢,非数百年不可得材。

木材

非洲小叶紫檀,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带状轴向薄壁组织明显,木射线双列为主,管孔肉眼不可见。其边材色白、易腐,芯材色红、质地坚硬、致细致密、抗菌耐腐、抗赤树白蚁、沉水(基本密度:1.05-1.3g/㎝3),纵切面常见半透明幻彩状斑马纹,雕刻性能极佳,酒精萃取可出血红色溶液,白墙上可画出红色染料线,切面香味微弱。红色芯材90%有夹白现象,夹白材腐朽后形成孔洞,故自古有“十檀九空”之说,出材率奇低,加之木质坚硬,加工打磨耗工,制作家具成本及其高昂。

色泽

非洲小叶紫檀,芯材新切面色泽为纯淡黄色,空气中久置变色为血红色,终至浑厚的紫红色。虽不具“金星”、“绞丝”及“缎光”纹,但其色暗紫带红,饱满浓重,质地细腻有油性,尤其是临近边材部位,常有一块块长短不等的不规则暗朱红色斑马纹,打磨后常见手抹血状火焰纹,奇趣可观,这一性质与历史上的“鸡血紫檀”的外观描述完全吻合,故此有人认为历史上的“鸡血紫檀”,就是在近代因国际染料贸易而流入中国的非洲小叶紫檀。非洲小叶紫檀因其沉稳、高贵的紫红色和火焰纹,符合中国“红红火火”、“大红大紫”、“紫气东来”、“红得发紫”等吉祥寓意,而备受宗教界、收藏界追捧。

鉴别要点

非洲小叶紫檀,心材橘红色,质地细腻、硬重与金星小叶紫檀很相似,但是斑马纹、火焰纹以及红色羽翅纹恰是檀香紫檀所没有的;当然非洲小叶紫檀也没有檀香紫檀独特的牛毛纹。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更有利于鉴别,不妨观察它们的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

三个切面图比较:

近种区别

印度小叶紫檀

首先,印度小叶紫檀通常有牛毛纹,而非洲小叶紫檀则看不到这一特点,但是要注意印度小叶紫檀有些料也看不到牛毛纹,特别是一些好的料子。

第二,印度小叶紫檀开料的时候是有香味呢,这种香味有股奶香的味道,而非洲的小叶紫檀是有股酸味呢,不是清香,或是奶香味。

主要价值

历史用途

非洲小叶紫檀,因在历史上作为红色染料而闻名,17世纪开始被大量运到欧洲作为重要的印染工业染料,由于其印染羊毛效果卓越,18世纪开始作为染料被贩卖至美洲,其间也有用印度檀香紫檀作为替代品一道用于西方印染工业,这一贸易过程随着现代印染工业技术淘汰古典印染材料而消失。

中国用途

非洲小叶紫檀于21世纪再度进入中国作为乐器、雕刻、家具、工艺品等原材料,用于制作具有传世收藏价值的高端作品。

成品图例

经过精细研磨的非洲小叶紫檀表面坚硬、光洁、温润、色美。如图天下其檀的桌面、镇纸、笔筒均为光亮杂色豆木表面抛光后的纯自然颜色(未上漆、未着色、仅擦蜡)。其中,镇纸为新做,红艳如鸡血、鲜嫩,细腻,不见综眼,极具琥珀感。另外,笔筒经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中,氧化变色后呈现出深沉、古朴、沉稳、厚重、霸气的深紫红色,自古以来唯有紫檀独具这种紫里透红的高贵色泽。

参考资料

紫檀、紫檀木、小叶紫檀,这三者的区别你知道多少?.搜狐网.2024-08-14

盘点:18种濒危管制红木木种.搜狐网.2024-08-14

印度小叶紫檀,非洲小叶紫檀,大叶紫檀,你分得清吗? .搜狐.2024-08-14

印度小叶紫檀和非洲小叶紫檀有何区别?不是地名不同这么简单!.搜狐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