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定安古城

定安古城

定安古城位于海南省定安县,是海南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研究海南古代城池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古城留存的大量文物建筑和文物古迹,是定安地区乡土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见证。

定安古城筹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八年(1472年)开工,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成。古城周长593丈,高1丈4尺,共有1192个垛。最初只设东、西、南三座城门,每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副使胡永成下令开凿北门,但由于经常遭受侵扰,北门后来被关闭。清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县董兴应民众要求,重新开放北门,并出资修建了北门城楼。古城外还挖有壕沟,北部与江面相接,东、西、南三面分别挖有长360余丈、深1丈、宽1丈5尺的壕沟。

由于历史更迭、解放后县城扩建等原因的影响,古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古城城墙仅存西门、北门以及由玄武岩大青石条叠砌筑成的长1000多米古城墙。其中西门高2.4米,宽2.95米,进深9米,城门上方有“西门”石匾额,旧城楼尚存;北门高3米、宽2.8米,进深25.3米,城楼改建为定安县粮食局大楼;是海南省现存唯一较完好的县治城垣。

2009年5月8日,定安古城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定安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定安县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的定安县古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曾经繁华热闹一时,是定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小苏州市“之称。现存西门、北门,城墙则存西北、西南二段,约长1000米,遗存众多文物古迹,解元坊、亚元坊、清潭亭、见龙塔、县官衙、孔子庙、明照阁、百年老街骑楼等历史遗迹,2008年,定城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定安县志》记载,古城筹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八年(1472年)开工,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成。城周围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个。最初仅开东、西、南门,各门均建城楼其上。城外挖有壕堑,北城阻江,东、西、南挖壕沟360余丈,深1丈,阔1丈5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副使胡永成命知县徐希朱 创开北门,但后因常有寇乱,北门被封闭。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县董兴祚答应士民议请,重新开北门,并捐资修建北门城楼。

古城历经五百多年,其间曾经多次修理。解放后扩建县建城,定安古城被拆除三分之二,古城现存西门,北门。西门高2.4米,宽2.95米,进深9米,城门上方有“西门”石匾额,旧城楼尚存。北门高3米、宽2.8米,进深25.3米,城楼改建为定安县粮食局大楼。古城城墙则仅存西北、西南二段,约长1000余米,为玄武大青石条叠砌筑成。这是海南省现存唯一较完好的县治城垣。

参考资料

定安故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2024-02-21

定安县定城镇简介.定安县人民政府.2024-02-21

定安:静美古城绽新颜.界面新闻.2024-02-22

定安故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新闻网.2024-02-22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22

定安故城遗址即将启动修缮保护.定安县人民政府.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