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斯
皮埃尔-恩斯特·外斯(法语:Pierre-Ernest Weiss,1865年3月25日—1940年10月24日),是一位杰出的法国物理学家,以其对铁磁性材料的研究而闻名。他在1907年提出了磁畴理论,这一理论对外斯畴和外斯磁子的命名产生了影响。此外,他还发展了分子或平均场论,即外斯平均场论,这一理论最终导致了居里-外斯定律的发现。外斯还被认为是1917年最早发现磁制冷现象的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20世纪初期最强大电磁铁的发展。外斯曾任职于雷恩大学、里昂大学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建立了一个物理研究所,成为磁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他在这些学术机构中创立了许多知名的实验室。
人物经历
皮埃尔·外斯出生于法国莱茵省的米卢斯,是埃米尔·外斯和伊达·施隆伯格的儿子。五岁时,阿尔萨斯被并入德国。在外斯完成中学学业后,他前往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接受高等教育,并在18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年后,他选择加入法国国籍。1888年,外斯参加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的入学考试,并成功进入该校。之后,他在巴黎科学研究院担任助教,并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科学学位。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批未来的著名科学家,包括艾利·卡丹、亨利·勒贝古、埃米尔·博尔和保罗·朗格万等人。
1895年,外斯获得讲师资格,并在雷恩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896年,他在巴黎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主题涉及磁化结晶磁铁矿及其合金的研究。他的导师包括朱尔斯·维奥莱特和马塞尔·布里柳安,评审委员会成员有查尔斯·弗里德尔、爱德蒙·布托和亨利·佩拉特。同年,外斯与珍妮·兰塞结婚,他们的女儿尼科尔后来嫁给了法国数学家亨利·卡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外斯回到法国,参与了声学系统Cotton-Weiss方法的研发,用于追踪火炮。1919年,随着阿尔萨斯重新归还法国,外斯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成立了新的物理系和物理研究所,并致力于将该机构融入法国教育体系。在他的领导下,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成为了磁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外斯的学生中有探险家兼发明家奥古斯特·皮卡尔、西班牙物理学家布拉西·卡布莱拉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路易斯·内耳。
研究贡献
外斯的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磁学领域。他在1907年的研究中引入了分子场的概念,这是平均场论的先驱思想。这项工作使他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彼得·德拜等同事进行了合作。他的研究不仅解释了铁磁性的本质,而且预测了磁畴的存在,这些磁畴是由高度耦合的原子磁体形成的,它们能够按照特定的方向排列,从而产生强大的磁效应。外斯的工作对于理解磁性材料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皮埃尔·外斯.族谱网.2024-08-28
铁磁性.查字典地理网.2024-08-28
材料物理性能铁磁性.人人文库.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