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威海卫指挥使司

威海卫指挥使司

威海卫指挥使司成立于威海设立卫所之后,其衙门位于卫城东街,现址大致对应于今天的和平路东部地区。该司主要负责威海卫内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行政架构

威海卫指挥使司下设有多个机构和官员,包括镇抚司、经历、儒学教授以及其他职位如吏目、仓大使等。镇抚司由两名镇抚组成,他们负责处理刑事案件并管理监狱。经历司则有一名经历,其职责涵盖文书管理和军民诉讼。儒学教授级别为正七品,主要工作是在学校进行授课和考试。其他官员如吏目、仓大使则分别负责文书出纳和仓库管理工作。

官员任命与晋升

威海卫指挥使司的官员大多采用世袭制,首任指挥使刘得卸任后,他的家族连续九代继承了这一职务。除了刘姓外,还有王、周、徐、魏等家族曾担任威海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及千户、百户等官职的传承方式与指挥使类似。到了明朝中期,威海卫的官员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官方规定的上限。1489年,即明弘治二年,威海卫的在职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计21人。随着明朝的覆灭,这些职位的人数增加到了25个家庭。尽管“十八家指挥”的说法难以考证,但它确实反映了当时威海卫指挥的数量之多。此外,卫内各级官吏也实施了一套考核和晋升机制。山东都指挥使司每五年会对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进行一次考察,表现优异者将被授予掌印指挥和佥书指挥的职位,负责多项重要事务。而未能获得晋升的官员则会继续领取原有的薪俸,并参与卫属军队的工作。对于镇抚、经历、千户等官吏,他们的考核由卫军民指挥使司负责,同样也是每五年进行一次,以选拔有能力的人员来领导相关事务。至于百户,其职位的更迭则由巡按进行评估后再做决定。

终止

随着明朝的灭亡,威海卫指挥使司也随之停止运作。

参考资料

第一节 威海卫指挥使司.山东地方志.2024-11-02

明朝“土木之变”前12年,威海“赛氏家族”始入靖海卫,世袭中所镇抚.澎湃新闻.2024-11-02

第一节 威海卫指挥使司 - 威海市志(原县级) - 威海市情志.山东地方志.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