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祺舜
孙祺舜,80后,出生地不祥,户口本上印着上海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接着去混了个硕士。曾经也算是新概念年一族,曾混迹于第三届新概念比赛,也“捡”过小奖。后被文学圈抛弃,无意中进入影视圈,起初想做“偶像派”,后来被“调剂”到“实力派”,之后彻底下放到幕后,目前是“野生导演”。
正文
谈自己
游戏是青春的烙印
很感谢在萌芽和接力的帮助下,自己的小说《青春X游戏》方才顺利出版。按着书商的说法,这是中国第一本“游戏人”小说。按着自己的说法,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代玩家的经历。玩家是一个庞大、却时常被主流文化忽视的群体。甚至在某一个时期,这是一个险些被妖魔化的群体。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无意间讲述了一个玩家的故事。这并仅仅是一本写给游戏玩家的小说,更是一本写给成长于80后“孩子”的小说,因为游戏已经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一部分。我只不过将这种成长展现而已。
个人愚见,出版小说对我而言无异于大便的过程,我属于那种 对文字并没有太多狂热的同志,写东西纯粹属于误入“歧途”。我个人认为 这个世界上 人类本体能留存于空间中得也就是两件事。一,就是拉大便,因为粪便可以存留在物质空间中,然后通过分解继续延续着生命,存留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二,就是文字,这里可能有人会提问,如果没有笔和其他工具人类还能写东西吗?怎么能称之为不依靠其他外力呢?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说明几乎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如果咬破手指以后 不就可以写血书了吗!所以说文字和大便是人类对宇宙得共同贡献。同理可得出书就等于拉大便。严格意义上说我这驮大便拉了4年,基本上都拉出痔疮了!
初动笔之际,自己刚踏进大学校园,一个惶惶的懵懂少年。那时的写作是种兴趣,更是一种自我的情绪宣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了一段陌生的人生旅途。幸好对于我们来说有游戏。游戏对于男生而言就是一种无障碍的语言,只要摸起游戏手柄,陌生彼此瞬时便成为了游戏战场的兄弟。由此便有了故事的缘起。
想来,这东东能写出来也是个奇迹,能出版那更是奇迹中得奇迹。从一个雄心壮志的“大学学子”到一个被抛到社会中“无业青年”整整历经4年。从出版的第一时间起,就遭遇磨难。由于小说的内容涉及游戏,而游戏这个题材却又不被认可。中途换过2家出版社,3个责任编辑,4个版式,5个封面。险些胎死腹中。整个出版过程基本上是对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现在想来却似乎是一种幸运,由于第一次找寻的是一家辞书出版社,由于辞书出版社对于文字细节的敏感度与敬业,使得我的文字在那里经历了一场历练与洗礼。而4年的出版与修改时间同时也让我有更多的心境去思考以及对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大学四年是一段光阴,更是一种蜕变。
坦率的说,对于我小说的封面,自己不慎满意。因为这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误会,这是一本纯游戏小说。然而这部小说却是在讲述一群孩子的成长,一群80后孩子的成长。游戏是已经是这一代年轻人生命中的烙印,有青春的亢奋,亦有青春的阵痛……
对于目前的我而言,主要敛财手段是拍片。且加上中国出版界层层剥削,到我这里基本上属于虾米级的理论。如果要靠这玩艺发财那是奢望。但是我希望能多的人能分享我的故事吧,这至少是一群年轻人年轻的故事……这小说未必有养分,却肯定没有“水分”。以上这段文字属于合法传销。
话剧:第三届上海国际小剧场话剧节开幕大戏《三生石》任监督以及剧照。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02级大戏《仲夏夜之梦》任监督、以及音效、特效处理。
导演、编剧原创社会热点剧《病房》、参与上海市高校话剧展演活动。
影视作品: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功夫小英雄》前期策划以及编剧。
大型科普动画片《科科万事通》策划、编剧。
记录短片《驭“龙”少年》(播出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影视频道)。
全国邮政公益广告:《信守一生》。
全国大学生广告节作品:《关注大学生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电视广告:《网络教育改变命运》执行导演、编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党建巡礼(基层单位)导演、编剧。
电视栏目: 上海广播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游点疯狂》栏目策划、撰稿人。
SMG生活时尚频道《v7实录》策划、编导
文学作品:中篇小说《少年游侠》连载于电子游戏攻略杂志。
《运动休闲》杂志特约撰稿人、互动游戏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