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叶,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来源于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子。
形态特征
紫薇,别称猴郎达树、不耐痒树等,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7米。其树皮光滑,颜色为灰色或灰褐色,树枝多扭曲且带有四角,略微呈现翅膀形状。叶片互生或偶见对生,质地薄而易碎,形状多样,包括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度范围在2.5-7厘米之间,宽度则在1.5-4厘米之间。叶端通常较短且尖锐,偶尔会微微凹陷,底部则是宽阔的楔形或接近圆形。叶面上没有毛发,而下方沿着主脉可能会有一些微弱的柔软毛发。叶脉数量一般在3-7对之间,而更细微的小脉则不太显眼。叶柄要么不存在,要么非常短。花朵的颜色可以是淡红、紫色、白色,直径约为3-4厘米,通常形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度在7-20厘米之间。花梗长度在3-15毫米范围内,中央轴和花梗都覆盖有柔软的毛发。花萼长度约7-10毫米,表面平整无棱,但在新鲜状态下,萼筒会有轻微凸起的短棱,两侧无毛,分裂成六个三角形的裂片,直立,无附属物。花瓣六瓣,褶皱,长度在12-20毫米之间,带有一条长长的爪状物。雄蕊的数量在36-42个之间,其中外部的六个位于花萼上方,显著较长。子房分为三至六个房间,无毛。果实为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度在1-1.3厘米之间,幼时为绿色至黄色,成熟后变为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带有翼状物,长度大约为8毫米。花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而果期则在9月至12月。
分布范围
紫薇叶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多个省份,包括吉林省、河北省、陕西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均有栽培。
栖息环境
这种植物偏好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尤其喜欢阴凉的环境。
用途
紫薇叶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以及外伤出血等病症。具体使用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形式。内服时,通常是将紫薇叶煮沸制成汤剂,建议剂量为每次10-15克,或者将其磨成粉末后再服用。外用方面,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捣烂涂抹、研末敷贴或煎水清洗等方式。
收集处理
紫薇叶的收集时间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此时采摘的新鲜叶子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晾干以备日后使用。
相关论述
紫薇叶的功效在不同的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湖南药物志》提到它能消风清热、活血止痛、安胎、解毒和利尿。《广西本草选编》指出其能够清热利湿、活血止血,特别适用于痈疮肿毒和刀伤。《青岛中草药手册》则强调了它的作用在于治疗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创伤出血和湿疹。此外,《浙江药用植物志》也提到了紫薇叶对于痈疽肿毒和乳腺炎的疗效。
附注
除了紫薇叶,紫薇的其他部位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根部被称为紫薇根,花朵称为紫薇花,在医学上有各自的用途。
参考资料
紫薇叶.吉日象 .2024-11-26
紫薇叶.39健康.2024-11-26
紫薇叶.药智数据.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