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睢书院
古睢书院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由宿州分州赖平创立于分州衙署。然而,由于战乱,书院在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遭到破坏。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在言南金等人的努力下,书院得以重建。古睢书院的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尤其是濉溪县地区的儿童。
历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宿州分州赖平利用分州衙署建立了古睢书院,并通过地方募捐筹集了680千文的资金用于教学开支。不幸的是,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书院因战火而被摧毁。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言南金来到濉溪担任凤颍同知,他一上任就开始与当地各界合作,致力于书院的复建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包括客籍人在内的许多人都慷慨解囊,捐赠资金以支持这一事业。这些捐助者中有不同级别的官员、商人以及学者。他们总共捐献了约20两白银和836.4千文的钱币。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努力,古睢书院最终得以复兴。对于书院的建立和重建过程,言南金在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撰写了一篇名为《重兴古睢书院记》的文章,详细记录了相关的历史细节。
位置与建筑
古睢书院坐落在老城后大街北路北侧,东邻二府衙门,西毗仲子祠堂。书院共有三进院落,大门前有三间房屋,两侧各有一块宽阔的花园。首进院落的东跨院设有三间东屋,供教师居住。第二道门是一座圆形拱门,上方悬挂着题有“古睢书院”的匾额。中央的讲堂有五间房间,既是授课场所也是教师办公室。东厢房存放书籍,西边则是考试场地。第三进院落的堂屋和西厢房也都是考场。院内绿树成荫,竹林茂密,讲堂后方是一片土丘,周围围绕着水池和平台,外墙外的河堤上种植了200棵柳树,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环境。
教育影响
自成立以来,古睢书院吸引了濉溪县地区的大批学生前来求学。学生们在这里研习“四书”“五经”,并练习写作八股文。书院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称为“月课”的考试,这被视为科举考试的准备阶段。在这座书院里,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其中濉溪镇就有22名秀才,其中包括8名廪生;还有7名贡生,其中有1名是恩贡。
参考资料
古睢书院 举办迎春雅集.淮北日报.2024-10-24
古巷之中,遇见隐世百年的古睢书院.......搜狐网.2024-10-24
耿汉东古风淮北之:走进古睢书院.网易.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