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League of Communists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执政党。简称南共联盟。1990年2月4日,斯洛文尼亚共产主义者联盟宣布独立,并改名为斯洛文尼亚民主复兴党。
随后,克罗地亚共盟也改名为克罗地亚民主改革党,塞尔维亚共盟改名为塞尔维亚社会党,马其顿共盟改名为民主改造党,波黑黑塞哥维那共盟改名为波黑共盟-社会民主党,黑山共产主义者联盟改名为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南共联盟宣告解散。
简介
概况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塞尔维亚语: Савез комуниста Југославије)是第一个从苏联的辐射圈中摆脱出来的工人阶级执政党,简称南共联盟。南斯拉夫联邦宪法规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劳动者团结一致和南斯拉夫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在思想上政治上有组织的领导力量。
南共联盟实行民主集中制。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
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作为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的集体的政治执行机关,负责发起、组织、领导和协调南共联盟的思想政治活动和革命活动。
沿革
1919年4月,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各地的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统一的代表大会,成立了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主义者)。该党主张由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清除封建残余,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1920年6月在武科瓦尔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党的名称改为南斯拉夫共产党,通过了党纲和党章,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在议会选举中,南共获得59个席位,成为当时议会中的第三大党。1929年南斯拉夫王国实行法西斯独裁,南共被宣布为非法,党的领导机关转移到国外。
1937年,约瑟普·铁托任南共中央总书记,将书记处从国外迁回国内,并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制止了党内的派别活动,加强了党的政治独立性。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主义同时入侵南斯拉夫之战,王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南共号召人民武装起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对法西斯占领、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
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全国解放后,南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
1948年南共开始探索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自治的发展道路。1950年开始实行工人自治。1952年南共召开六大,将党的名称改为现名,并通过决议认为,党在经济、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不应是直接的和具体的领导者。从此,南共联盟为党政分开而不断地探索。1958年4月党的七大通过南共联盟纲领,全面地阐述了南共联盟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和各项政策。1964年12月召开八大,突出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任何领导中心,主张应承认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1969年3月举行九大,决定建立全民防御体系,以有效地防范外来侵略,并决定不参加同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1974年5月举行十大,对党和国家的作用、无产阶级专政、计划经济等重 大理论问题重新做了阐述,约瑟普·铁托当选为党的终身主席。1980年5月铁托去世,南共联盟不再设中央主席一职,实行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集体领导制。
主席团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推选代表组成,主席团主席由主席团委员轮流担任,任期1年。1982年6月举行党的十二大,通过制定《长期经济稳定纲领》的原则。
1986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心任务是探索完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途径,加强自治一体化,加强南共联盟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会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分歧和矛盾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导层内部发展到在媒体上公开争论:南斯拉夫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要不要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这些问题早在知识界广泛酝酿。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影响下,南斯拉夫人不断提出作为国家引导力量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应如何发挥作用,南斯拉夫作为联邦国家今后将向何处去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南共盟决定召开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
1990年1月20日,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在“萨瓦中心”正式开幕。南共联盟非常十四大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从此再没有开过全南共盟大会,而且会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开始解体并揭开了南斯拉夫国家全面分裂的序幕。
首任主席铁托
1892年5月7日生在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
1913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兵役。
1917年6月在俄国鄂木斯克州加入共产党。
1919年,与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结婚并一起回到南斯拉夫。
1934年4月,改名铁托。12月当选南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1935年赴苏联,以“瓦尔特”的名字在共产国际工作,并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6年离开莫斯科赴维也纳参加南共中央领导工作,11月被任命为中央组织书记。
1937年回国从事党的组织工作。8月,南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基奇被召到莫斯科并失踪,约瑟普·铁托开始主持中央工作。
1938年8月赴莫斯科,被共产国际指定为南斯拉夫共产党临时总书记。
1940年10月,支持召开南共五大,被选为总书记。
1941年6月,南共中央政治局组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支队,铁托任总司令。9月,离开贝尔格莱德赴塞尔维亚西部解放区。12月,组建无产阶级第一旅。
1943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被任命为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主席和国防委员,并授予元帅军衔。
1945年3月,出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民主联邦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
1946年,当选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和南斯拉夫军队最高统帅。
1948年,与苏联关系破裂,开始探索适合南斯拉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当选南斯拉夫人民阵线主席。
1952年,南共六大改党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约瑟普·铁托当选南共联盟总书记。
1953年,当选南斯拉夫总统。
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主持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
1974年,当选南斯拉夫终身总统。
1980年5月4日,在卢布尔雅那病逝。
历任主席
1、1937-1980,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任南共总书记/主席
2、1978-1979,米库利奇,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3、1979-1980,斯特万·多罗尼斯基,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4、1980-1981,拉扎尔·莫伊索夫,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5、1981-1982,杜尚·德拉戈萨瓦茨,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6、1982-1983,米特亚·里比契奇,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7、1983-1984,德拉戈斯拉夫·马尔科维奇,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8、1984-1985,阿利·舒克里亚,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9、1985-1986,维多耶·扎尔科维奇,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10、1986-1987,米兰科·雷诺维察,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11、1987-1988,博什科·克鲁尼奇,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12、1988-1989,舒瓦尔,任南共主席团主席
13、1989-1990,米兰·潘切夫斯基,任南共主席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