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王赞(字子裁),明代官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曾上疏三事,即南粮、驿递和盗贼,因为他是东阳市人,所以被任命为东阳县官员。盛王赞的祖籍吴江,曾祖父应阳曾任严州太守。他少年时孤苦,依靠外家的张姓家族,后来占籍于此。他学习勤奋,记忆力强,四十岁时被任命为县学生,十年后在崇祯丁丑年间成为进士,被任命为浙江兰溪令。

在任浙江兰溪令期间,盛王赞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邻近的汤溪有一个广阔的山洞,闽漳人在此种植青,生活富足,但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当地居民拒绝与他们通婚,遂聚众出抄掠,令不能治。巡抚赞誉盛王赞的能力,派他去处理这个问题。盛王赞亲自前往,与当地老人讲述乡约和古今忠义的事例,慷慨的词旨感动了听众。他随后派人持檄贼中,谕以恩信,争缚首恶以献,事件遂得以平息。

兰溪市地区的居民常有纠纷,盛王赞平心听判,判决如神。御史乔可聘曾到访兰溪,遇到山水暴涨,无法继续前进。盛王赞建议御史改为陆路行程,并且把自己的船留下,以便农民继续工作。乔可聘遂改变行程,并向朝廷推荐盛王赞。

人物简介

盛王赞,明代官吏。字子裁,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苏州市)人。崇祯十年进士,历任浙江兰溪、东阳市知县,洁己爱民,不妄取一钱。明亡,为僧,课童自给,

吴县志文载

盛王赞,字子裁,长洲人。其先本吴江区人。曾祖父应阳,严州太守王赞少孤苦,依外家阳城县张姓,遂占籍焉。力学强记,年几四十,补县学生。又十年,崇祯丁丑成进士,授浙江兰溪令。邻邑汤溪有一山洞,方广数十里,闽漳人植青靛其中,尽多富饶,愿婚巨族。邑人不与齿,遂聚众出抄掠,令不能治。巡抚素重王赞名,曰:兰令可办此。趣至,单车按行境上,率里老讲明乡约,具陈古今忠义之事。词旨慷慨,闻者心动。因使人持檄贼中,谕以恩信,争缚首恶以献,事遂定。兰民素健讼,王赞平心听断,摘伏如神。御史乔可聘按浙至县,遇山水暴涨,舟不得进,索挽舟者。王赞呼曰:农忙矣,令请以身挽。乔遂改陆行,仍荐之于朝。时两贤之。王赞素清苦,自食粗,妻布素,衙斋中不辍纺织。居三年,举卓异第一。当入觐,有赎四百金,或请为,王赞曰:非吾志也。即召吏以陂塘之废者,扁舟就道,惟衣囊书麓两肩而已。时诏入觐诸臣得直陈地方利病。王赞条奏三事,曰南粮,曰驿递,曰盗贼。上深嘉之,命复任。巡按王范行部,访逮奸,王赞独无所举,屡檄不应。范怒。监司素不快王赞者构之,范遂劾其偏执乖张,调去。士民巷哭罢市,至拥塞城门不得行,乃微服潜归。廷臣倪元璐范景文郑三俊等,交章荐之。上一日御经筵,顾辅臣曰;人臣难得,盛王赞何如人?对曰:洁己爱民。上曰:何故被劾?对曰:不善事上官姓。上曰:此强项吏也!越数日,复问辅臣,有一贤令未用。乃手出一折,具载劾疏始末。曰:盛王赞也,此人宜在部。命未下,北都变。南都再造,戎政尚书张国维首举王赞。时东阳新遭许都之乱,都已禽,而其党惧罪,犹负固劫掠。国维东阳市人,故以为请,遂补东阳县。至则首验狱囚,凡事连许都者,悉论遣之,其党遂散去。甫七日,以母丧弃官。邑民援军中夺情例,诣阙请留,不得。兰溪市人立祠祀之,岁以生日为盛公会。吴人经其地者必问讯盛公安否。南都破后,削发为僧,避居阳城故里,家无长物,日不再食。屋旁有田二亩,卒之日,属其子曰:此吾祖宗所贻也。年六十有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