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龙褒
权龙褒,天宝武将和诗人,历任沧州市刺史、瀛州刺史、容山府折冲、右金吾卫将军,最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他的诗作被称为“权龙褒体”,虽然被当时唐朝文坛所嘲讽,但仍有诗人模仿其诗风作诗。《全唐诗》收录权龙褒诗五首,《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录一首。
人物经历
权龙褒在万岁通天元年(696)任沧州刺史。因亲族中有人犯罪,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容山府。神龙(705-706)中被召回,任瀛州刺史。景龙中(707-709),升任左武将军。权龙褒虽然喜爱作诗,但并不知道作诗讲究平仄四声,押韵合辙,对仗用典,他的诗作被当时的人嘲笑为“趁韵而已”。
相关事件
在唐朝,诗歌创作极为普及,上自皇帝,宰相,王公,贵族,下至士庶,僧徒,孀妇,闺中待嫁女子,不仅能朗诵古代或当代人诗句,而且也能动手写诗。这正像李忱在《吊乐天》一诗中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谢朗能唱琵琶篇。”权龙褒虽然喜爱作诗,但是并不知道作诗讲究平仄四声,押韵合辙,对仗用典。他只是强凑字数。应当算是滥竽充数罢了。
当时有人知道权龙褒的事情后嘲笑他:龙褒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人物评价
权龙褒身为武将而才力不及,诗作劣拙,但也真率自然,留存下来的诗有六首之多。这一切都是反映唐朝众人皆诗的社会风气,亦是提升社会地位的方法,所以使到身为武将的权龙褒也兴起作诗,附庸风雅。权龙褒其诗一直被后世诗家咎病,视为反面教材,例如《喜雨》中形容的全是久旱无雨之景,与题目自相矛盾。历代诗家大多不承认权龙褒为诗人身份。明朝王世贞在《艺苑言》中批评权龙褒诗只有掩嘴而笑的份。《太平广记》将权龙褒列入〈嗤鄙〉类目,胡震亨编的《唐音统签》将之列入〈谐谑〉类目。而清朝的季振宜更干脆,编纂自己的版本的《全唐诗》时,直接把权龙褒的记录删除。不过也非全无欣赏者,胡震亨阅过《岭南归后献诗》后,评:“他其实都懂韵律。”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在诗作《病榻消寒杂咏·其四十》之中,形容自己年老,脑筋不灵活,连才华也跟权龙褒并排了。
权龙褒的诗风也被称为“权龙褒体”,有诗人刻意模仿其诗风,例如郑愚所作的《拟权龙褒体赠县李令及寄朝右》,诗中的嘲弄之意,令李令终至辞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