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1915年3月27日-2005年12月24日),原名汪导淮,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人,曾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

1937年汪道涵考入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上海市市长,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京成立,汪道涵被推举为会长。1993年4月27~29日,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汪道涵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3年4月,汪道涵授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2005年12月2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5年,出生于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

1932年,18岁的汪道涵从南京中学(今宁海中学)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次年3月加入中共,11月底遭国民党逮捕,三个月后被父亲保释出狱并在家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春,复考入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理学院数理系,插入二年级继续读书。

加入中共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县长、行署副主任、专员、地委委员等职。

1940年后,任淮南嘉山县县长、县委书记,淮南行署副主任,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专员,淮南地委财经部部长、行署副主任。

1945年后,任苏皖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建设厅副厅长,华中军区、山东军区军工部部长、政委,胶东区行署代主任,安徽省财办主任。

1949年后,任杭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兼财经部部长,浙江省财办副主任、省财政厅厅长兼商业厅厅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建国之后

1952年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

1978年后,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

1985年后,任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同年12月28日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诞生,他又被一致举荐为名誉会长。1985年,美国塔夫茨大学授予他公共管理学名誉博士称号,以赞扬他在上海市长任内的政绩。芝加哥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当选为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汪辜会谈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京成立,年高德劭的汪公被推举为会长。

1993年4月27~29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93年11月被推选为第九届上海市工商联名誉会长。

上海就职

1994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董事会聘为名誉董事长。是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

他还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三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讲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城市经济、经济管理等课程。

2005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因病逝世

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汪道涵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3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葬于福寿园。

主要成就

出任海协会会长

1991年12月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活动。他关心和热爱台湾同胞,广泛联系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台独”的台湾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汪道涵秉持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协商与对话,为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为两岸人民的福祉,作出许多重要的贡献。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汪道涵同志授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实现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商谈,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进展,并推动了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历史上称为“汪辜会谈”。

会谈意义:

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以来,汪道涵勇于面对两岸政治歧见,善于求同存异,更可贵的是,汪道涵能够正面看待台湾的民主发展,理解并尊重台湾社会的自由多元意见,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一起努力,将两岸关系导入更有建设性的走向。

与海基会领导人会晤

1998年10月,汪道涵同志再次与海基会领导人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汪道涵同志为推动两岸谈判进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人物事件

爱好读书

汪道涵最大的个人嗜好就是“逛书店”。上海的大大小小的书店里,经常可见到这位平易近人的市长的身影。他喜欢买书,文学评论、历史专著、名人传略、音乐美术、科技专著、经济理论,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

汪道涵酷爱读书,还喜欢欣赏外国古典音乐,爱看京剧,下围棋。

他的办公室和家里堆满了书籍,每每工作至深夜,回家还要从床头的“书山”中取一册看看,有时至凌晨仍手不释卷。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革履,银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届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后世纪念

葬礼

2005年12月30日上午十时,汪道涵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江泽民在上海吊唁汪道涵。

汪道涵的骨灰安葬于福寿园。

与墓地遥相呼应的是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内陈列的汪老遗物。青灯一盏,清茶一杯,笔墨纸砚齐备,办公桌椅完全依主人的读书习惯而设计。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当年汪老追忆辜老时留下的文字,如今在福寿园内正以特殊的方式,变成生动的事实。

参考资料

珍贵画面揭秘1993年"汪辜会谈"始末.台海网-今日头条.2021-3-28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沪逝世 享年90岁.中国政府网.2022-07-27

汪道涵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纵相新闻-今日头条.20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