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春
王子春(1900~1932),原名芝田,号樊钟秀,化名王独清,革命烈士,固始县人。
个人介绍
1917年,王子春升入固始县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固始县,王子春热烈响应,参加集会和示威,参加固始县学生联合会,学习新文化,研究新问题。1925年,王子春在开封河南大学农学院林学系读书时,结识了在开封嵩阳中学教书的共产党员江梦霞,受到很大影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王子春河南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任固始中学校长。他发动师生向军阀统治者开展斗争,迫使固始县县长袁经圃退出私吞的全部教育经费。不久,王子春身份暴露,离开家乡。
1928年,党派他以中共河南省委交通的身份去洛阳市工作。鉴于当时洛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王子春征得省委同意,整顿了洛阳党组织。1931年秋,王子春离开洛阳,去开封市转党组织关系时,在大清查中被捕。后经河南大学的教师们合力具保,被释放。不久,中共河南省委派王子春为特派员到豫北从事党的活动,任滑县建设局局长。他利用职务为党筹集了大批经费。1932年,王子春在焦作煤矿从事工人运动。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冯金堂、王宪中、刘光亚三人。他们被押至开封,关入河南省绥靖公署军法处第二禁闭室。1932年秋,敌人秘密地将王子春杀害于开封宋门外。当地人民把他安葬在开封市北郊的一处荒丘上。
主要事迹
一
王子春原名芝田,号樊钟秀,化名王独清,一九00年出生于固始县城关镇。母亲胡氏是个勤快的家庭妇女,父亲王运甫是个以碾米磨面为业的作坊匠。连年灾害,兵荒马乱,造成市场萧条,百业冷落,子春全家老少终年劳累,生活仍难维持。
王子春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幼时聪明过人,父母十分喜爱。一九0九年,子春进私塾读书。他看见阔人家儿子欺侮同学,就愤愤不平,挺身而出,制止那帮阔少爷作恶。他看到农民在地主的压迫下,把生产出来的粮食送进富人的粮仓,自己却吃糠咽菜,深感世间不平。他经常帮助隔墙双目失明的张奶奶提水扫地。张奶奶夸奖说:“芝田真是人懂情理的好孩子!”
一九一三年,子春考入城内高等学堂以后,勤学好问,成绩优良,深得教师的器重、同学的敬佩。班上有位李姓同学,因家庭贫困,无力交学费,意欲中途休学。子春和本班同学汪昆源各自从家里取出衣物首饰,变卖成钱,支持这位同学继续读书。
一九一七年,子春升入固始县第一中学。这所学校的教员大都是有名望的人,学生多数也是有志的青年。秀才出生的刘春阶,就是当时固始中学校长兼博物教员,被誉为中州学士的高锡成任数学教员,举人张维忠任国文教员。本班同学蒋光慈(当时叫蒋宣恒),是他的亲密好友。他们不仅互相帮助,钻研学业,还常常在一起议论:“为什么富者田连阡陌,酒肉腐臭,而穷人终年劳动却无立锥之地。”有次他应光慈之邀,徒步到蒋光慈的家乡白塔畈镇(现属金寨县)游览。这次短时间的旅行,不仅使王子春开阔了眼界,同时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腐败与可恶。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苦难的岁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者惨遭捕杀,帝、官、封反动势力横行无忌,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严重窒息着中华儿女,也压抑着王子春这一代热血沸腾的青年。在固始县第一中学,蒋光慈的处女作《少年漂泊者》初稿写成之后,王子春手不释卷,连声叫好。在国文教员张维忠家里共进晚餐时,师生们畅谈对《少年漂泊者》的观感,王子春言之成理侃侃而谈,提出多处修改意见。一个夜晚,他同蒋光慈一起去凭吊离固始中学一里多地的白姑坟。传说多少年前,白姑娘的父母被一家豪绅逼死合葬在这里,白姑娘思亲心切,朝夕哭坟,日子久了,哭声没了,喊声断了,旁边出现一座新坟。《少年漂泊者》第一节《汪中哭坟》,就是以此为背景写成的。王子春也曾多次陪同蒋光慈去学校附近的街道、农村观察访问,把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在作品里。
参考资料
王子春.中华英烈网.2023-12-29